档案的历史起源可归纳为以下五个阶段,涵盖其起源、发展及称谓演变:
一、起源阶段(原始社会)
-
结绳与刻契 :人类早期通过结绳、刻契等符号记录事件,这是档案的最早形态。我国最早的文字记录为商代甲骨档案,距今约3000年。
-
传说与口述历史 :原始社会通过口耳相传保存历史,如“有巢氏架木为巢”等传说,虽非正式记录,但为早期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二、文字与国家形成阶段(夏商周)
-
夏代 :出现最早档案管理机构“天府”,由“守藏史”负责保管甲骨档案,记录祭祀、法律等。
-
商周 :甲骨档案集中于宗庙地窖,周代设立“天府”管理文书,秦代将“册”“典”等概念引入档案管理。
三、制度与机构完善阶段(秦汉至唐)
-
秦汉 :中央设立律法、户籍等档案,汉代出现“兰台”(石渠阁、兰台等库房),成为档案机构代名词。
-
唐代 :改秘书省为“兰台”,设置甲库专职管理档案,形成三省分治下的中枢系统。
四、称谓与材料演变阶段(宋清)
-
宋代 :设立“架阁库”专门保管档案,推动装具革新。
-
清代 :首次使用“档案”一词,杨宾在《柳边纪略》中定义“档案”为长期积累的文书资料。
五、现代发展阶段
- 技术革新 :从纸质档案扩展到照片、录音、光盘等多元形式,档案管理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