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育政策最新规定聚焦五育并举、公平入学与数字化管理,核心变化包括: 强化思政教育与实践育人结合,推行“五好学生”评价体系替代传统“三好”标准,保障学生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及充足睡眠,优化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流程,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融通,修订学籍管理办法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
思政教育与德育升级
县级及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每年需到校讲授思政课,建设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打造学科德育特色课堂。职业院校和本科高校每年需产出课程思政案例,强化价值观引导与实践结合。 -
五育并举全面落地
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纳入“好学校”“好教师”评价核心指标,严禁分快慢班、禁止课间限制活动,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制学校不得统一晚自习。高中阶段取消职普比例限制,支持综合高中发展。 -
健康管理刚性化
中小学需确保每天30分钟大课间、1节体育课,寄宿制学校安排晨跑。严格执行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要求,高校实施体质健康等级证书制度,建立心理健康干预闭环机制。 -
入学公平与便民服务
外来务工子女凭居住证满3个月可统筹入学,推行“长幼随学”政策,双胞胎绑定民办学校派位号。学籍管理新规明确跨省转学细则,优化特殊教育、职普融通学生学籍衔接,推广移动端服务。 -
职业教育与高教改革
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共建实训基地,扩大中职与本科“3+4”贯通培养规模。高校科研经费实行“包干制”,横向项目净收入70%以上奖励团队。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扩招职校生,比例提升至10%。
教育政策新规以学生全面发展和资源公平分配为核心,通过细化执行标准与数字化工具,推动政策从文件走向实践。家长与教育工作者需关注属地细则,及时调整教育规划以适应改革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