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抗病品种选育、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绿色技术,实现减药增效、保障产量与品质。 以下是关键防治方案的展开论述:
-
抗病品种选育
选用抗稻瘟病、纹枯病等主导品种(如五山丝苗、黄广油占),从源头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结合轮作换茬、播前深翻灌水灭蛹,减少田间病虫基数。 -
生态调控技术
- 天敌保护:移栽后30天内避免杀虫剂使用,田埂种植显花植物(如芝麻、大豆),吸引蜘蛛、寄生蜂等天敌控害。
- 物理诱杀:每10亩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性信息素诱捕器,针对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
- 稻鸭共育:分蘖期放养鸭子,兼治虫害与杂草。
-
科学用药策略
- 种子处理:咪鲜胺浸种消毒,预防恶苗病等种传病害。
- 分阶段防控:分蘖期优先用生物农药(如Bt、井冈霉素),穗期破口前3-7天精准施药防穗瘟。
- 减量增效:根据病虫测报达标防治,避免盲目用药,减少化学农药残留。
-
健身栽培管理
测土配方施肥,增施钾肥控制氮肥,适时晒田健壮植株。晚稻收割后翻耕种植绿肥,改善土壤生态。
总结:水稻病虫害防治需融合农业、生物、物理措施,强化监测预警,抓住关键防治窗口。坚持绿色防控,既能提升稻田生态系统韧性,又能实现可持续高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