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经巨变,实现了从“教育弱国”到“教育大国”再到向“教育强国”迈进的伟大跨越,建成世界最大规模教育体系,普及水平历史性跨越,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初期,5.4亿人口中80%是文盲,农村文盲率高达95%。为改变这一状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扫盲运动,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次年发布推广普通话指示和汉语拼音方案。1977年恢复高考,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确立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21世纪初,中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建立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现代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等指标大幅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2023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教育公平显著推进,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10多年不低于4%,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年资助人次达1.6亿,实现应助尽助。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8年提高到2023年的11.05年。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校牵头获奖占比超七成。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中高职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数字化战略加速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
回首75年,中国教育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起点,教育强国建设正朝着2035年目标稳步迈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