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房最新政策聚焦科学选址、分类补助与绿色建造,通过政府统筹与居民自建结合,确保2025年底前完成安置,并强化质量安全与风貌管控。
-
分类建设与补助标准
重建采取居民自建与政府统建相结合,原址重建与异地新建并行。重点重建户(如低保对象、残疾人家庭)可获省级补助5万元/户,一般重建户4万元/户,部分市县叠加额外奖励。货币化安置需签订协议并拆除原房,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分期发放。 -
科学选址与绿色技术
新建住房需避开地质灾害高风险区,优先装配式建造与绿色建材,同步配套基础设施。政府统建项目结合美丽乡村规划,集中安置点需符合国土空间管控要求。 -
质量监管与验收流程
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自建房由乡镇监管,统建房由县级部门验收。档案实行“一户一档”,未达标房屋需整改复验后方可入住。 -
政策支持与时限要求
重建用地可先行使用,6个月内补办手续;规费全免,优化审批流程。多地明确2025年10月底前完成重建,过渡期提供每月1000元/人生活救助。
灾后重建需关注地方细则,及时申请补助并参与规划反馈,确保政策红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