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违规办理失地保险事件是一起涉及基层腐败、制度漏洞和监管缺失的典型案例,具体始末如下:
一、事件背景
-
工程背景 :2012年底启动的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属于防洪减灾民生工程,但补偿标准极低(每亩仅1万元+500元青苗费),远低于安徽省及周边地区标准。
-
失地保险政策 :需满足“失去全部或部分耕地且面积达标”两个条件,由村、镇按1995年承包田亩数平均分配标准确定参保资格。
二、违规操作
-
利益输送 :五名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伪造征地协议,将未征地或征地不足的农户土地信息混入失地保险名单,通过“调剂互换”高价出售土地获取补偿,同时骗取社保资金。
-
涉及规模 :仅胡湾村一地,违规人数超120户、200余人,造成巨额社保资金损失。
三、调查与后果
-
查处过程 :纪检监察部门历时一年调查,最终五名村干部被查,其中两人被判有期徒刑,两人被判缓刑。
-
制度漏洞 :审核机制不健全,政府监管部门责任推诿,导致违规行为长期存在。
四、社会影响
-
损害群众利益 :真正失地农民无法获得应保待遇,而违规者侵占社保资金,引发村民对基层治理的信任危机。
-
引发监管反思 :暴露出失地保险政策执行、土地征收补偿及基层监督的系统性问题,需完善审核机制和强化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