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材料规格型号是工业生产和日常应用中选材的核心依据,不同型号通过成分(如铬、镍、钼含量)和性能(耐腐蚀性、强度、加工性)区分,关键型号如304(通用型)、316(耐氯化物)、430(装饰用)覆盖90%以上需求。
-
核心分类与特性
不锈钢按组织分为奥氏体(200/300系)、铁素体(400系)、马氏体(400系)和双相钢。奥氏体304(0Cr18Ni9)耐酸碱且易加工,316(0Cr17Ni12Mo2)因添加钼成为“船用钢”,而430(1Cr17)成本低但耐蚀性较弱,适用于汽车饰品等非严苛环境。 -
选型关键指标
- 耐腐蚀性:316优于304,尤其适合海洋或化工环境;
- 机械性能:马氏体440系列硬度达58HRC,用于刀具;
- 焊接与加工:303含硫磷易切削,321加钛减少焊缝锈蚀风险。
-
国际标准对照
中国国标(如GB/T 1220)与美标(ASTM A276)、日标(JIS G4303)对应关系需注意,例如304对应美标S30400,日标SUS304,采购时需明确标准体系。 -
应用场景匹配
食品工业首选304/316(无毒耐腐蚀),建筑装饰常用430(经济美观),而核电领域需采用321(抗辐射)或316L(超低碳)。
提示:实际选材需结合成本、环境与寿命要求,参考权威标准或供应商数据手册验证性能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