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规定主要包括:课程体系要求(大中小学必修课)、内容导向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标准(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并重)、实践教育要求(结合社会调研与志愿服务)、评估监督机制(定期考核与动态管理)。
核心规定详解
-
课程设置
- 中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高校将思政课作为通识必修课,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
- 强调课程连贯性,小学侧重行为养成,中学深化理论认知,大学聚焦思辨能力。
-
内容框架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纲领,融入党史、法治、生态文明等主题。
- 禁止传播违反国家意识形态的言论,教材需通过国家级审核。
-
师资管理
- 教师需通过政治审查,定期参加党性教育培训,高校思政教师职称评定单列计划。
- 鼓励“课程思政”,要求专业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渗透价值观教育。
-
实践环节
- 要求每学期开展红色基地研学、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占比不低于总课时20%。
- 高校将社会实践纳入学分体系,与评优挂钩。
-
监督评估
- 建立校、省、国家三级督导机制,通过学生评教、专家听课等方式考核教学效果。
- 对不合格院校通报整改,严重者削减招生计划。
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规定构建了从课堂到实践、从内容到师资的全链条体系,旨在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责任感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