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的三个层次,综合不同领域的理论框架,主要存在以下两种主流解释:
一、诺曼的三层次设计理论
-
本能层次
关注外观设计,通过色彩、形状、材质等感官元素引发用户的第一印象。例如,圆润流畅的音箱造型或清新的薄荷绿配色能迅速吸引用户注意力。
-
行为层次
侧重功能实现,强调易用性、感受性和功能性。以灯的开关为例,其简洁的几何形态和明确的操作逻辑使用户能够快速掌握使用方法。
-
反思层次
涉及文化背景和情感共鸣,同一产品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引发不同联想。例如,菲利普·斯塔克的外星人榨汁机通过独特设计引发用户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二、姜峰的三个层次设计理念
-
好看
强调外观吸引力,通过色彩、造型等手段传递视觉冲击力。例如,定制家居产品需在美观与实用性之间找到平衡。
-
好用
注重功能性与用户体验,确保产品操作便捷且符合用户需求。如智能家居设备需支持语音控制、多设备联动等实用功能。
-
功能合理
强调设计与功能的协同性,避免功能单一或复杂难用。例如,手机APP需在界面美观与操作逻辑之间取得平衡。
三、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教育领域)
-
课程计划
教学目标、内容安排、课时分配等整体规划,是课程设计的最高层次。
-
课程标准
以纲要形式规定教学目标、内容深度等,是教材编写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
-
教材与教科书
具体呈现教学内容的载体,包括教科书、讲义等,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总结
设计的三层次理论需结合具体领域分析。产品设计领域更侧重诺曼的三层次(本能、行为、反思),而教育领域则强调课程计划的系统性。理解时需注意不同理论的应用场景和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