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美育教育的核心文件明确要求将艺术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点包括课程设置刚性化、师资配置专业化、资源保障标准化三大方向。这些政策旨在通过系统性设计,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文化自信。
-
课程设置刚性化
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每周至少开设1节美术、音乐课,高中纳入学分管理。书法、戏剧等传统文化课程被列为必修内容,部分省份试点将艺术成绩纳入中考评价体系。 -
师资配置专业化
文件提出2025年前实现每所中小学校配备专职艺术教师,建立高校与中小学"美育结对"机制。教师职称评审单列美育学科,破解以往"主科挤占课时"难题。 -
资源保障标准化
明确要求学校生均美育经费不低于教育经费总额的9%,农村学校通过"专递课堂"共享城市资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美术馆博物馆合作等被写入保障条款。
当前政策强调评价改革,禁止以考级证书替代过程性评价,倡导"艺术素养档案"跟踪成长。家长可通过学校公示栏查询具体实施方案,参与社区美育实践活动同样计入学生综合评价。(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