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场地移交单是工程建设中明确权责、保障施工顺利的关键文件,其核心作用在于规范移交流程、记录场地状态及划分双方责任。 一份标准的范本通常包含移交内容清单、验收标准、责任条款及签字确认等要素,确保施工方与接收方对场地条件达成共识,避免后续纠纷。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基础信息结构化
范本需清晰标注工程名称、移交/接收单位、日期及联系人信息。例如:“移交部门:XX项目部;接收部门:XX施工队”确保责任可追溯,同时附场地平面图或红线范围图辅助说明移交区域。 -
移交内容明细化
详细列出场地内建筑物、设施、设备及附属物(如“地下管线埋深2米,管径DN300”),并注明状态(完好/需维修)。表格化清单更直观,例如分列“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备注”等字段。 -
验收标准与责任划分
明确场地需满足的条件(如“地面平整度偏差≤5cm”)及接收后的管理责任。例如:“移交后,施工方需承担成品保护义务,人为损坏由接收方修复赔偿。”避免权责模糊。 -
法律条款与争议解决
包含违约处理方式(如“逾期移交按日支付违约金0.1%”)和争议解决途径(协商或诉讼),引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规增强权威性。 -
签字确认与附件管理
要求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并注明“一式四份,各方留存”。附件需标注版本号(如“附图三:电缆埋深剖面图2025版”),确保文件完整性。
提示: 实际使用时需根据项目类型(房建、市政等)调整条款,建议咨询法律顾问审核关键条款,并保存移交过程的影像资料作为补充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