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需遵循规范流程,结合问题性质采取针对性措施,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问题记录与分析
-
详细记录 :对发现的问题(如制度缺陷、操作不当、舞弊行为等)进行分类记录,明确性质、金额、影响范围及证据依据。
-
原因分析 :深入剖析问题根源,评估风险等级,为后续整改提供科学依据。
二、通知与沟通
-
及时通报 :将问题及建议方案通知被审计单位、上级领导及监管部门,确保各方了解情况。
-
协商改进 :与被审计单位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三、分类处理措施
-
直接处理 :对属于审计职权的违规违纪问题(如舞弊、偷税漏税),直接下达审计决定并督促整改。
-
移送处理 :将非职权范围问题(如刑事责任)移送司法机关或相关部门处理。
-
制度完善 :针对管理漏洞提出改进建议,推动修订内控制度或政策文件。
四、跟踪与验证
-
监督进展 :定期检查整改情况,确保措施落实到位,避免问题反复。
-
视同整改 :因客观原因无法彻底整改的问题,可按程序确认为完成整改。
五、后续管理
-
责任追究 :对整改不力的个人或部门进行问责,形成震慑。
-
经验总结 :完善审计流程和制度,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注 :处理过程中需注重职业判断与风险控制,避免因程序瑕疵影响审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