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经费绩效目标表的填报需遵循明确性、可衡量性、相关性等原则,结合权威性高、时效性新的信息源,具体要点如下:
一、核心结构与内容要求
-
明确性
目标需具体、可量化,例如“年度在编在岗人员出勤率≥98%”或“工资发放准确率100%”。
-
可衡量性
采用具体指标值(如出勤率、工资发放及时性等),并明确数据来源依据。
-
相关性
目标需与部门年度任务或战略目标关联,如保障财政供养人员正常工作和生活。
-
可追踪性
设定时效指标(如按月足额拨付资金)和满意度指标(如财政供养人员满意度100%)。
二、关键填报要素
-
基础信息
-
包含单位名称、负责人、编制人数等基本信息。
-
需明确资金来源(如政府预算、财政专户等)。
-
-
预算构成
- 分项列出收入预算(上级拨款、本级财政等)和支出预算(工资、福利等)。
-
绩效指标体系
-
产出指标 :如人员出勤率、培训次数等。
-
质量指标 :工资发放准确率、绩效考核达标率等。
-
时效指标 :资金拨付周期(如每月8日前发放)。
-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或财政供养人员满意度。
-
三、注意事项
-
数据支撑 :指标值需基于实际工作要求和政策标准确定。
-
完整性 :确保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管理,专项资金细化率≥90%。
-
动态调整 :若涉及预算调整,需说明调整原因及影响。
四、参考模板
可参考财政部门提供的《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样表,结合具体项目需求调整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