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常见训练伤的预防核心在于科学施训与系统防护。充分热身、循序渐进增加负荷、合理使用护具是三大关键措施,同时需结合个体差异调整训练计划,从源头降低损伤风险。
-
训练前充分热身15-20分钟,通过慢跑、动态拉伸激活肌肉和关节,针对性活动易伤部位(如膝、踝、肩)。高强度训练或竞赛前,热身时间需延长至30分钟以上,避免急性扭伤或拉伤。
-
遵循渐进式训练原则,避免短期内大幅提升强度或频率。组训者需根据官兵体能差异分组施训,尤其新兵需从基础动作练起,逐步适应负荷,减少应力性骨折等疲劳性损伤。
-
佩戴专业护具(护膝、护踝等),贴合肢体且不影响活动。陈旧伤患者应重点防护,并定期检查训练场地(如单双杠沙坑)的安全性,排除环境隐患。
-
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如平衡训练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提臀练习预防踝关节扭伤。训练后按“由上至下”顺序放松肌肉,避免慢性劳损。
-
定期体检与功能评估,筛查心血管异常、关节失稳等风险因素。新兵入营前需全面检查,发现潜在问题后通过纠正性训练改善体能短板。
科学预防需官兵与组训者协同落实,通过规范动作、合理负荷和动态监测,将训练伤控制在最低水平,保障部队战斗力持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