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军事训练伤的核心在于“针对性防护+科学训练管理”。关键措施包括:充分热身激活肌肉关节、循序渐进提升训练强度、掌握正确动作要领、及时放松恢复。以下从预防要点分项阐述:
-
训练前准备
动态热身10-15分钟(如慢跑、高抬腿、关节旋转),重点激活训练涉及的主要肌群。高危课目(如400米障碍)需增加专项热身,如平衡训练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提臀练习预防踝关节扭伤。检查场地安全性,避免湿滑、不平整环境。 -
训练中控制
遵循“递进原则”:新兵优先强化关节灵活性与协调性,再逐步过渡到力量耐力训练。避免单一课目长时间重复,上肢/下肢训练交替进行。动作标准化是关键,例如投弹训练需结合肩关节拉伸与离心力量练习,仰卧起坐需平衡腰腹与背部肌群。 -
疲劳管理
监测个体状态,出现疼痛立即暂停。高强度训练后逐步减速,避免骤停。训练后静态拉伸肌肉链(如后侧链伸展),配合滚动放松筋膜。每日睡眠不少于7小时,补充蛋白质与水分促进恢复。 -
特殊课目防护
- 跑步:采用高步频、小步幅模式,搭配马克操热身。
- 器械训练:使用护具(如护腕、腰带),强化拮抗肌群训练。
- 对抗训练:从分解动作过渡到整合动作,由轻到重逐步适应。
总结:预防训练伤需组训者科学规划、受训者主动配合,形成“评估-训练-恢复”闭环。定期身体功能筛查可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将损伤概率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