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派在道教流派中更贴近全真教,但其历史融合了正一、全真等多派特点,形成独特的武当道教体系。 核心差异在于:全真重内丹修行、三教合一,而正一偏符箓斋醮;武当派以张三丰为代表,强调内家功夫与真武信仰,与全真教义高度契合,但武当山宫观实际兼容两派传承。
从教义看,武当派与全真教相似性显著。张三丰创立的武当道注重内丹修炼,主张“性命双修”,与全真派“澄心定意、抱元守一”的宗旨一致。其武学理论如太极拳“以柔克刚”,亦体现全真内功修养的核心思想。历史上,全真龙门派在清代成为武当山主体,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关联。
武当山的道教传承具有多元性。元代张守清融合正一、全真等派创立武当清微派,明代榔梅派等支系并存。现代武当山宫观中,既有全真龙门派道士(需出家修行),也有正一派道士(可居家婚娶),但均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形成“武当道教”的独特标签。
武当派在教义归属上偏向全真,但实际发展呈现包容性。游客或研究者需注意: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不同宫观可能分属不同派别,而“武当派”一词常特指张三丰一脉的内家功夫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