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多年生菊科菊属草本植物,其典型特征为头状花序顶生,由舌状花与管状花组成,花色丰富(黄、白、紫、橙等),秋季绽放;叶片羽状浅裂,呈卵形至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
菊花茎直立或半木质化,高度通常在60-150厘米之间,分枝或不分枝,表面覆盖柔毛。叶片互生,叶柄短,基部楔形,羽状浅裂或深裂,边缘锯齿明显,叶片颜色因品种呈现嫩绿至紫褐色渐变。头状花序直径2.5-20厘米,中央为筒状花(两性花,常退化),外围为舌状花(雌花,形态多变),因品种不同分化出平瓣、匙瓣、管瓣等多种形态。栽培品种中,杭菊、亳菊多呈扁球形,花瓣舒展;滁菊、贡菊则偏向球形,舌状花多内卷。其花期集中于9-11月,喜充足光照与排水良好的土壤,耐寒性较强,适宜盆栽或地栽。
菊花品种千变万化,观赏价值与实用功能并重。传统药用菊花如滁菊、亳菊以干燥头状花序入药,强调清肝明目功效;园艺品种则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重瓣、畸瓣等特殊形态,部分品种花瓣可达数百片,花径超30厘米。中国将菊花列为十大名花之一,其文化意象与梅、兰、竹并称“四君子”,象征高洁坚韧。种植时需注意控水防涝,避免夏季高温直晒,并通过修剪调控株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