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老城是一座承载1200多年历史的赣北文化瑰宝,以“九井十八巷”的古城格局、宋代八贤的文人风骨和红色革命印记为核心亮点,融合了唐风宋韵与近代人文传奇。这里不仅是黄庭坚、陈寅恪等文化巨匠的故里,更见证了秋收起义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峥嵘岁月。
“九井十八巷”的活态古城
修水老城自唐代设县以来,以祝家井、周家井等九口古井和寺前巷、铁炉巷等十八条街巷为骨架,形成鱼骨状分布的明清建筑群。青石板路串联起130余座宗祠,其中蓝氏宗祠、周氏宗祠至今保留着三重天井的赣派建筑特色,宽檐设计兼具遮雨与商贸功能,堪称“江南古建活化石”。
宋代八贤与双井文脉
北宋时期,修水孕育了以黄庭坚为首的八位名仕,其创立的江西诗派影响深远。老城内的八贤祠、双井村进士园保存着48名宋代进士的科考传奇,黄庭坚手书“双井”石刻与明月湾茶园,至今传递着“诗书双绝”的文化基因。
从古祠堂到红色联络站
清末民初,老城的抱爱医院成为中共地下联络站,杨抱爱在此开展抗日统战工作。秋收起义广场与通远门城墙遗址,则铭刻着1927年第一面军旗升起的革命历史,形成“古色与红色交织”的独特景观。
非遗烟火与古城新生
宁河戏、修水哨子等国家级非遗在老城焕发活力,汉服巡游、灯光秀等现代文旅活动激活了鹦鹉街的商贸基因。如今,复建的古戏台与非遗体验馆,让游客在宁红茶的醇香中触摸千年文脉。
这座“连空气都是甜的”古城,正以山水为幕、历史为轴,邀您漫步时光长廊,感受从唐宋诗书到革命烽火的立体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