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顺序原则的核心是"分层分块、对称平衡、先撑后挖",关键在于控制变形、保障支护安全。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十六字方针,同时需结合地质条件灵活调整。**
-
分层分块开挖
按土层特性划分2-3米为一层,软土地区需减小分层厚度。每层按"岛式"或"盆式"分块开挖,保留中部土体作为临时支撑点,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
对称平衡施工
矩形基坑采用"对角开挖"或"抽条开挖",避免单侧卸荷导致支护结构偏心受压。圆形基坑宜按"扇形分区"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推进。 -
先撑后挖原则
每层土方开挖前,上层支护体系(锚杆、支撑等)必须达到设计强度。采用"分段开挖、分段支护"方式,单次开挖长度不超过20米。 -
时空效应控制
软土基坑遵循"快挖快撑",开挖至支撑标高后8小时内完成支撑安装。雨季施工需预留30cm保护层,晴天后人工修坡。 -
特殊工况处理
邻近建筑物侧采用"跳仓法"开挖,保留足够反压土体。存在承压水层时,需先降水至开挖面以下1米再作业。
提示: 实际施工需结合监测数据动态调整,出现支护结构位移超预警值时,应立即回填并启动应急预案。夜间开挖需配备双倍照明设备,严禁掏挖或逆坡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