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默认共识的成语

心照不宣、不谋而合、异口同声

形容默认共识的成语主要有以下四个:

  1. 心照不宣

    形容彼此心里明白,但不公开说出来,常用于形容默契配合的情境。例如:

    周瑜和诸葛亮对破曹之计早已成竹在胸,只是各为其主,彼此心照不宣。

  2. 不谋而合

    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强调意外的一致性。例如:

    两位艺术家对画作的风格不谋而合,合作时如鱼得水。

  3. 异口同声

    多个人同时说出相同的话,表示意见高度一致。例如:

    全体与会者对项目方案异口同声地表示支持。

  4. 众口同声

    与“异口同声”类似,但更强调众人的一致性。例如:

    多数人一致认为这是**解决方案。

这些成语都侧重于表达在未经明确表达的情况下达成一致,适用于描述团队合作、朋友间默契等场景。

本文《形容默认共识的成语》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79246.html

相关推荐

表达认同的高级句子

表达认同的高级句子不仅能让沟通更加生动,还能展现你的语言功底和情感深度。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表达认同的高级句子及其使用场景,帮助你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共鸣。 1. 简洁有力的表达 “你的观点一针见血,我完全赞同!”适用于对对方观点的高度认可,强调对方的精准性。 2. 运用修辞手法 “你的见解犹如春风拂面,让我心旷神怡,完全认同!”通过比喻手法,表达认同的同时增添文采。 3. 强调共鸣

2025-05-19 高考

形容一致认同的成语

​​形容一致认同的成语通常用于表达群体观点高度统一或行动协调,核心亮点包括:​ ​ ​​“众口一词”强调多人说法一致,“异口同声”突出不同个体观点相同,“众望所归”体现集体信任,“不谋而合”展现默契。​ ​ ​​众口一词​ ​:形容所有人表达相同观点,常见于公众意见高度统一的场景。例如:“方案公布后,与会者众口一词表示支持。” ​​异口同声​ ​:不同人说出相同的话,强调个体差异下的观点一致性

2025-05-19 高考

形容两人有共鸣的诗句

心有灵犀一点通 以下是形容两人有共鸣的诗句精选,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 一、直接表达心灵共鸣 “心有灵犀一点通,共鸣之声诉衷情。” 通过“灵犀”和“共鸣”直接点明情感默契,常被用于形容知己间的深刻理解。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以杜甫诗句表达身处困境者之间的自然共鸣,强调境遇相同则心意相通。 二、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共鸣 “金堤晴日共鸣镳,倾盖松阴待早朝。” 以金堤

2025-05-19 高考

被公众认同的成语

深入人心 被公众认同的成语主要包括以下五类,结合权威性、时效性和使用频率进行筛选: 深入人心 指思想、理论等被广泛接受并内化于心,如政策、理念等。出自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强调被大众理解和拥护。 众口一词/众口同声 形容众人说法一致,强调普遍认同。例如“众口一词”侧重表达相同观点,“众口同声”则强调同步称赞,均含褒义。 交口称赞/赞不绝口 通过重复强调表达高度认可

2025-05-19 高考

形容精神共鸣的词语

​​形容精神共鸣的词语包括志同道合、异口同声、同气相求、形影不离等,这些成语体现了思想、情感或信仰上的深度契合。​ ​ 志同道合强调志向、理想与价值观的一致,适用于描述长久合作关系或团队精神,常见于团队协作描述。异口同声侧重于多方观点或言论的高度一致,多用于群体对某一事件的共同表态。同气相求比喻志趣相投者自然聚合,适用于社群或文化圈层的形成过程。形影不离描述个体间密切关联且不可分离的状态

2025-05-19 高考

形容两人有共鸣的成语

心有灵犀、意气相投、同气相求 以下是形容两人有共鸣的常用成语分类整理: 一、 心灵相通类 心有灵犀 比喻恋爱中男女双方心意相通,现泛指彼此心领神会。 心领神会 形容对方意图或心意未言而喻,常用于描述默契的交流状态。 二、 志趣相投类 志同道合 指理想、志向相同,常用于形容朋友或伙伴间的契合度。 意气相投 强调性格、志趣相合,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的自然融合。 三、 情感共鸣类 同病相怜

2025-05-19 高考

形容彼此共鸣的成语

形容彼此共鸣的成语主要包括以下五类,涵盖心灵相通、志趣一致、情感共振等核心内涵: 心有灵犀 比喻双方心意相通,无需言语即可理解彼此。源自李商隐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志同道合 形容双方志向、信仰一致,自然形成共鸣。出自《礼记·儒行》,含褒义。 同气相求 指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常与“同声相应”连用,强调内在精神契合。 同声相应 类似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意见一致的人自然呼应

2025-05-19 高考

形容共鸣程度高的成语

​​形容共鸣程度高的成语众多,核心可提炼为“思想同频、情感共振”,其中高频使用的经典表达包括:心心相印、志同道合、不谋而合、同声相应、肝胆相照等。这些成语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人与人之间高度契合的状态,或强调志趣相投,或突出情感互通,是汉语中表达共鸣的精华所在。​ ​ 心心相印:形容彼此心意无需言语即可相通,常见于形容亲密关系或深刻默契。志同道合:侧重志向与价值观的一致性,多用于形容合作伙伴或朋友关系

2025-05-19 高考

形容共鸣认同的句子

共鸣认同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它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契合与理解。以下是一些形容共鸣认同的经典句子,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种情感: “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 这句话形容有趣的灵魂终会相遇,强调了在找到共鸣之前,我们需要先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需要的不是异性,而是可以共鸣的灵魂。” 这句表达了对精神契合的渴望,超越了外在条件的限制。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2025-05-19 高考

艺术作品共鸣举例子

艺术作品共鸣的例子可从以下五类中归纳: 音乐与旋律共鸣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通过激昂旋律唤起听众对挑战与奋斗的共鸣,林宇在低谷期通过聆听该曲重燃斗志,实现事业转折。 电影与叙事共鸣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通过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的奋斗故事,引发观众对家庭责任与坚持的共情,林宇因此联想到自己父亲的坚韧品质。 视觉艺术与色彩共鸣 梵高的《星月夜》以明亮的色彩对比和动感笔触,传递孤独与焦虑的情感

2025-05-19 高考

形容引起人共鸣的成语

形容引起人共鸣的成语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情感、思想、行动等多个维度: 心灵相通类 心有灵犀 :比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现泛指双方心领神会。 心心相印 :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无需言语即可理解。 心领神会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形容默契十足。 情感共鸣类 感同身受 :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如同亲身经历一般,强调共情能力。 同病相怜 :因同样遭遇而产生同情,体现情感上的共通性。

2025-05-19 高考

表示引起内心的共鸣的成语

​​表示内心共鸣的成语通常描述情感共振或思想契合,经典词汇如“感同身受”“心有灵犀”等能精准传递此类感受。以下是详细解析及应用场景说明。​ ​ ​​强调深刻共情的成语​ ​ “感同身受”本义为感激恩惠如同亲身经历,现多用于表达虽未亲历但感受极深,如“听完他的遭遇,我感同身受”;“身受同感”则直接表达经历相似,强调认同感;“恫瘝一体”更强调对他人苦难的深切体会,常见于强调人文关怀的语境。

2025-05-19 高考

表示大家都认同的成语

交口称赞、异口同声、众口一词 以下是表示“大家都认同”的常用成语分类整理: 一、形容众人一致称赞 交口称赞 :异口同声地称赞,强调众人齐声赞美。 异口同声 :不同的人说出相同的话,表示意见高度一致。 众口一词 :很多人说同样的话,形容对某事看法统一。 二、形容众人齐声响应 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聚合,形容迅速响应,常用于形容群众运动或集体行动。 不约而同 :事先未约定而行动一致

2025-05-19 高考

形容产生共鸣的成语

​​形容产生共鸣的成语​ ​通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或志趣的高度契合,​​如“心心相印”“志同道合”“不谋而合”等​ ​,这些成语生动展现了精神层面的默契与共振。 ​​情感共鸣类​ ​: ​​心有灵犀​ ​:源自李商隐诗句,比喻双方心意相通,无需言语即可理解彼此。 ​​感同身受​ ​:强调对他人处境的深刻共情,仿佛亲身经历。 ​​志趣相投类​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2025-05-19 高考

艺术表现是在艺术活动中创造

​​艺术表现是在艺术活动中通过创作与表达实现艺术形象的呈现,其核心在于融合审美感知、技法运用和情感沟通,形成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并通过创新手段激发观众的共鸣与参与。​ ​ 艺术表现的本质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将艺术家的审美感知转化为具象表达的全过程。​​审美感知​ ​是艺术表现的起点,艺术家通过观察自然、社会或内心世界,形成对事物的独特理解,进而通过艺术语言构建具象形象。例如

2025-05-19 高考

艺术类活动推荐

根据权威性和时效性,以下是2025年值得关注的艺术类活动推荐: 一、佛山石湾“五一”艺术漫游 活动时间 :5月1日-3日 核心内容 :包含展览、茶席、陶罐音乐、爵士音乐、陶艺互动、诗歌互动等20+活动,以及100+创意市集摊位,适合市民体验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二、“红艺杯”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 主办单位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等 参赛对象 :全国青少年及港澳台艺术爱好者 比赛内容

2025-05-19 高考

两个人灵魂共鸣的成语

两个人灵魂共鸣的成语有很多,其中“心有灵犀”是最为贴切的。它形容彼此心灵相通,能够深刻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具体成语及释义 心有灵犀 :比喻心灵相通,能够互相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就像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线,彼此相连。 志同道合 :指志向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的志趣、信仰和目标相同。 意气相投 :形容志趣和性格相投,彼此十分契合。 英雄所见略同 :形容见解大致相同,通常用来赞美彼此观点一致的人。

2025-05-19 高考

简述艺术接受中的共鸣现象

艺术接受中的共鸣现象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因作品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等内在要素所打动,形成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以下是具体分析: 核心定义 共鸣是艺术接受中的一种精神现象,表现为鉴赏者与作品在思想、情感上的深度契合。这种共鸣超越了作品本身的形式,触及鉴赏者的内心体验。 产生条件 作品感染力 :作品需具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情感张力、意境营造等,才能引发共鸣。 主体共鸣能力

2025-05-19 高考

共鸣代表什么意思

​​共鸣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思想或经历上产生的共同感受或心理共振,它能建立深层连接、增强影响力并促进理解。​ ​ 无论是艺术欣赏、日常交流还是社会互动,共鸣都通过​​情感同步​ ​和​​认知认同​ ​发挥作用,成为沟通的核心纽带。 ​​情感层面的共鸣​ ​ 当他人分享快乐或悲伤时,若你产生相似的感受,便是情感共鸣的体现。例如,读到一篇关于失恋的故事时,曾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更容易被触动

2025-05-19 高考

共鸣是共振吗

是 共鸣是共振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两者在概念和应用领域上存在差异。具体区别如下: 定义与本质 共振 :指系统在受迫振动时,当外界激励频率接近或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振幅显著增大的物理现象。例如声学中的乐器共鸣、建筑在地震中的共振倒塌等。 - 共鸣 :特指可发声物体之间因频率匹配而产生的振动现象,是共振在声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例如乐器通过空气传递声波引发共振发声。 应用领域 共振 :涵盖声学

2025-05-19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