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举办时间为2025年1月至3月(校级赛事),部分高校的校赛决赛延续至4月,全国决赛预计在2025年6月至11月举行。赛事覆盖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科技发明三大类,并首次设立港澳台侨及留学生专项赛,突出创新性、国际化与产学研结合。
竞赛采用分级选拔机制,分为院级、校级、省级和全国四级。以暨南大学为例,校级复赛于2025年2月中下旬启动,终审决赛在3月上旬完成;武汉体育学院则将校赛决赛定档4月2日,通过现场答辩与作品展示评选优胜项目。全国层面,赛事注重成果转化,往届曾配套设立科研基金、国际创新营等活动,推动优秀项目落地。
参赛者需注意三点关键规则:一是作品需符合分类要求,如自然科学类论文仅限本科生提交;二是团队需通过学院初审(推荐前60%作品至校级);三是专项赛要求团队成员中港澳台侨或留学生占比过半。备赛阶段建议优先参考本校发布的官方通知,例如安徽师范大学明确要求院级预赛在2024年11月前完成,并需提交《作品申报书》等标准化材料。
若计划参与后续届次,可关注两点趋势:一是竞赛信息化程度提升,多数高校采用线上平台申报与评审;二是评审标准更侧重作品的社会价值与前沿性,例如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主题的实践类项目更易脱颖而出。建议提前6-12个月启动选题与调研,充分利用高校提供的打磨辅导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