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的三个标准是: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气温条件及持续降雨要求。具体表现为:1.入梅前5天副高120°E脊线需≥18°N,且至少3天日均温≥22℃;2.入梅后头5天需有4天雨日,分段梅雨间隔期气温仍≥22℃;3.6—7月副高脊线北跃至20°N以北稳定5天后的首场暴雨为入梅标志,且需10天内出现3天以上强降雨或持续阴雨。**
-
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是核心指标。入梅前需观测120°E经线上副高脊线是否稳定北抬至18°N以上,这标志着暖湿气流北进与冷空气对峙的梅雨锋形成。若副高脊线未达标,即使降雨频繁也不符合气象学定义的“入梅”。
-
气温条件确保季节过渡。入梅前5天需有3天以上日均温≥22℃,避免早春或凉夏误判;分段梅雨结束后气温仍需≥22℃,防止短暂晴热中断梅雨季的连续性。
-
持续降雨验证梅雨特征。入梅后需满足10天连阴雨或3天大到暴雨,且5天内无雨间隔需重新计算入梅。这一标准排除偶发降雨,确保梅雨“持续稳定”的典型气候特征。
掌握这三项标准可科学判断梅雨季开始,避免与普通雨季混淆。气象部门会综合卫星数据、地面观测等实时调整入梅公告,公众需关注权威预警以应对潮湿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