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1949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1945-1949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决定性战争。这场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最终通过三大战役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主力,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坚实基础。​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共双方虽签订《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但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协定,解放军进入艰苦的战略防御阶段,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目标,挫败其全面与重点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主力,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基本解放。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南京解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1950年6月,除台澎金马外,全国大陆完全解放。

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扭转战局:坚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1946-1949年歼灭国民党军400余万人,自身伤亡152万但控制了关键区域。国民党在军事失利的因腐败与独裁引发内部瓦解,国民党统治区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形成第二条战线。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明确“两个务必”,为接管城市、恢复生产作出部署。

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典范。它不仅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更通过解放区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参战积极性,奠定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根基。战争中形成的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成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核心精神。历史的转折证明:统一战线与人民支持是赢得国家命运的关键力量。

本文《1945-1949解放战争》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86052.html

相关推荐

1949年解放军有多少兵力

​​1949年解放军总兵力达550万人,其中野战军占比超40%,陆军为主力但海空军力量薄弱,装备以缴获武器为主但士气高昂。​ ​这一规模是解放战争初期兵力的4倍以上,通过三大战役等关键胜利实现快速扩张,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军事基础。 1949年解放军的兵力构成呈现三大特点: ​​规模跃居世界前列​ ​:从1946年的127万人激增至550万,仅三大战役后就新增150万兵力,形成对国民党军的绝对优势。

2025-05-20 高考

1949至今的历史思维导图

​​1949年至今的历史思维导图涵盖中国现代史四大阶段,以重大事件、制度变迁与外交成就为主线,呈现从新中国建立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完整脉络。核心亮点包括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两弹一星”科技崛起、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以及“一国两制”实现港澳回归。​ ​ 1949-1956年过渡时期,新中国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政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5-05-20 高考

1949年入国军还能回来吗

非常抱歉,我目前无法提供你需要的具体信息,如果你有其他的问题或者需要查找其他信息,我非常乐意帮助你。

2025-05-20 高考

1949年加入国军是什么意思

​​1949年加入国军指在解放战争末期随国民党军队撤往台湾的群体,他们的命运呈现出巨大分化:少数人凭借资源与机遇逆袭,多数人则陷入贫困、孤独或身份困境,反映历史转折中普通人难以掌控命运的无奈。​ ​ 这一表述源于国民党在内战失利后撤退台湾的历史事件。1949年前后,约60万军人及家属随蒋介石政权迁台,其中包括现役士兵、退役老兵及家属。多数人初衷是寻求生存保障,但后续经历因制度设计

2025-05-20 高考

1949年解放军一个军多少人

1949年解放军一个军的人数因所属野战军不同存在显著差异,​​主力野战军的军级单位平均约3万人,但第四野战军的军规模可达6-7万人​ ​,远超其他部队。这一差异源于战役需求、整编进程及战区资源分配等多重因素。 ​​编制标准与差异​ ​:1949年整编后,解放军统一以“军”替代纵队,标准编制下辖3个师,每师约1万人,理论规模为3万左右。但实际中,第一、第二野战军的军多为2-3万人

2025-05-20 高考

1949年中国空军兵力多少

​​1949年,新中国空军兵力仅3000人,拥有159架缴获自各国的飞机,其中可作战的战机仅55架。​ ​ 1949年开国大典上,人民空军用17架飞机完成首秀,其中包括9架P - 51“野马”战斗机、2架“蚊”式轻型轰炸机等,这些飞机多为缴获且型号繁杂,被称为“万国牌”。当时空军总兵力不足3000人,飞行员仅202人。 从1949年10月整体数据看,人民空军共有飞机159架

2025-05-20 高考

1949年各兵团编制

1949年,解放军完成了大规模的整编,全军共设有16个兵团,每个兵团下辖3-4个军,总兵力在10万至15万之间,是介于野战军和军之间的重要作战单位。 兵团编制特点 规模与组成 :兵团作为解放战争后期设立的一级作战单位,通常下辖3-4个军,兵力在10万至15万之间,部分主力兵团兵力超过15万。 历史背景 :1949年,解放军在解放战争胜利的背景下进行了整编,将原有的纵队改编为军

2025-05-20 高考

1949年中国一共有多少军人

1949年中国军人总数达到​​530万​ ​,这是解放军历史上兵力规模的巅峰时期,标志着从解放战争初期的127万兵力实现了​​4倍多的增长​ ​,并成为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军队之一。 ​​分点论述:​ ​ ​​兵力增长轨迹​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时解放军仅130万人,至1949年1月增至385万,年底突破530万。这一扩张主要得益于战役胜利后对国民党俘虏的吸纳和解放区动员。 ​​编制与结构​

2025-05-20 高考

四野一个纵队有多少人

​​四野一个纵队通常有四五万人,多的纵队可达六万多,并且训练有素​ ​。 四野即东北野战军,其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纵队是重要的作战编制。四野的纵队人数较多主要有以下原因。东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为部队提供了充足的兵源。东北解放区在战争期间积极动员群众参军,使得四野能够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壮大队伍规模。四野有着良好的后勤保障体系。东北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较好

2025-05-20 高考

解放军一个纵队有多少兵力

​​解放军一个纵队的兵力规模在解放战争时期差异显著,通常为2万至6万人,其中东北野战军的四师制纵队可达6万以上,而其他野战军多为三师制,平均2-3万人​ ​。这一编制灵活适应战场需求,既是军级作战单位的核心力量,也是我军从游击战转向大兵团作战的关键过渡形式。 纵队的兵力规模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野战军所属战区资源差异,东北野战军因装备和兵员充足,纵队常超5万人;二是战争阶段变化

2025-05-20 高考

曾泽生的下场有多惨

曾泽生的下场并不算惨,反而可称得上圆满。他曾是国民党杂牌军长,在辽沈战役中率部起义,后加入解放军,成为志愿军第50军军长,并在抗美援朝中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晚年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1973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1岁。 一、起义后的转型与成就 曾泽生在1948年率部起义后,成为解放军第50军首任军长。他积极改造部队,将其打造成解放军的劲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2025-05-20 高考

69军为什么被裁了

​​69军因精简整编和战略调整在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被裁撤,其番号撤销后部分部队并入第28集团军,末任军长于鸿礼转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该决定基于国家经济建设需求、军队现代化改革及国际局势变化,体现解放军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型的战略方向。​ ​ 1952年成立的69军由原国民党起义部队第23兵团缩编而来,虽然参与了朝鲜战争的后勤保障任务,但长期未参与重大对外作战

2025-05-20 高考

红四方面军的悲惨结局

​​红四方面军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其结局堪称悲壮:从张国焘分裂导致的南下溃败、西路军全军覆没的惨烈,到内部肃反错杀将领的痛惜,这支曾拥兵8万的劲旅最终仅存零星余部改编抗日。​ ​ ​​南下决策的致命错误​ ​ 1935年张国焘拒绝北上,强令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遭遇川军重兵阻击。百丈关一战损失近万人,部队减员过半,被迫撤回甘孜。南下战略彻底失败,成为长征中最惨重的军事挫折之一。

2025-05-20 高考

一个纵队等于几个军

一个纵队通常相当于一个军,属于军级作战单位。 1. 纵队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纵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重要编制单位,主要用于解放战争时期。当时,我军为顾全抗日大局,融入国民革命军整体编制,不便使用“军”这一名称,因此采用“纵队”作为替代。这一编制具有高度的战术灵活性,常作为野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纵队与军的编制对比 纵队通常下辖2-3个师,人数规模在3-5万人之间,与军的编制相当。例如

2025-05-20 高考

一个纵队和一个军哪个人多

​​一个纵队和一个军哪个部队人数更多没有固定答案,主要取决于具体的编制和规模。在解放战争时期,纵队人数通常在万人以上,甚至一些强大的纵队能达到5万多人;而军的规模早期多为3万多人,像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3军改编后达到6万多人,但大部分军的兵力在5 - 6万人左右,所以部分纵队人数可能多于军,但也有很多情况军的人数多于普通纵队。​ ​ 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常见的编制,它非常灵活

2025-05-20 高考

国共1945-1949兵力对比

1945年至1949年,国共双方的兵力对比经历了显著变化。内战初期,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约430万,装备精良,而中共军队仅127万,装备相对落后。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中共军队通过扩充兵力和提高战斗力,逐渐扭转了兵力劣势,至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时,国民党军队已无力回天。 1. 内战初期的兵力对比 国民党军队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时,国民党总兵力达430万,包括陆军86个整编师、248个旅

2025-05-20 高考

1949解放军整编序列

​​1949年解放军整编序列是解放战争胜利后全军正规化的重要里程碑,核心亮点包括:统一编制四大野战军(一野至四野)、17个兵团、57个军,总兵力超400万;​ ​划分五大军区(西北、东北、华北、华东、中原)实现战略协同;南方游击队整编为8个纵队,纳入解放军序列。此次整编为渡江战役和全国解放奠定了组织基础。 ​​四大野战军体系化​ ​: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指挥,下辖6个军

2025-05-20 高考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整编,形成了以四大野战军为核心的战斗序列,共辖17个兵团、57个军、188个师,以及5个一级军区,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四大野战军的组建 1949年2月至6月,解放军完成了统一整编,组建了四大野战军: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这些野战军分别负责不同战略方向的作战任务,成为解放战争后期的主要作战力量。 2.

2025-05-20 高考

1949年各兵团司令员名单

​​1949年解放军19个兵团司令员名单公布,其中包含元帅、大将等高级将领,多数出身湖南,且最终在新中国国防和建设中担任要职。​ ​ 1949年解放战争决胜时期,解放军共改编为19个兵团,司令员均是根据战功、资历和指挥能力严格挑选,包括1位元帅(徐向前)、3位大将(许光达、陈赓、萧劲光)及15位上将。例如,许光达作为第二兵团司令员领导兰州战役;陈赓率第四兵团南下解放江西、广东

2025-05-20 高考

民国时期三大军校

民国时期三大军校——云南讲武堂、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在近代中国军事史中地位显赫,培养了众多开国元帅、名将及政治领袖。​​其中,朱德从云南讲武堂走出后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首;保定军校以名将众多被誉为“将军摇篮”,陈诚是民国时期任职最高的校友;黄埔军校则以林彪、徐向前等杰出将领和蒋介石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影响深远。​ ​ 云南讲武堂成立于1909年,其校训“坚忍刻苦”体现了培养军事人才的目标

2025-05-20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