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水库搬迁暂无最新动态,但根据历史资料显示,1958年修建时曾迁移8个村共576户居民,近年主要围绕防汛泄洪和生态保护开展临时转移工作。 当前水库功能以水源调蓄、防洪为主,搬迁安置多与突发汛情相关,补偿标准则参照国家大中型水利工程移民政策执行。
-
历史搬迁情况:1958年水库初建时,为保障工程实施,钓鱼台、潘各台等8个村的2572名居民集体迁出库区,成为北京早期水利移民的典型案例。此后水库历经多次加固改建,但未涉及大规模搬迁。
-
近年防汛相关转移:2024-2025年汛期,因强降雨导致水库超汛限水位,曾对西树行、北年丰等6个村实施紧急转移,累计撤离超1万人。此类转移以临时避险为主,事后居民可返回原住地。
-
生态保护措施:2025年红林奶牛养殖场因位于库区周边启动腾退,体现对水源地环境的严格管控。此类腾退通常按地方政策补偿,与移民搬迁性质不同。
-
补偿政策依据:若未来启动搬迁,将依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包含房屋价值补偿、过渡安置费(约3000元/人)及20年后期扶持(每年600元/人),同时保障移民享有安置区同等生产资料。
建议关注北京市水务局或怀柔区政府官方渠道获取实时动态,库区居民可提前了解移民权益保障政策以应对可能的规划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