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最新政策明确了以“化债”为核心,推动平台转型与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以下是政策的关键亮点及具体内容:
1. 化债目标明确,隐性债务化解加速
- 中央通过“一揽子化债方案”,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降低债务成本,为地方腾出更多财政空间。
- 截至2025年3月,已发行置换债券2.96万亿元,地方融资平台数量减少4680家,占去年总减少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2. 融资平台数量压降,转型为市场化主体
- 政策要求地方融资平台减少数量,各省份仅保留一个省级平台,市县不超过一个平台。
- 平台转型方向为市场化经营主体,剥离公益性职能,注入经营性资产,推动财务收支平衡。
3. 强化融资监管,严控新增隐性债务
- 沪深交易所发布审核新规,要求平台企业披露“335”指标,强化偿债能力核查,遏制虚假转型。
- 地方层面,多个省份出台政策,如陕西省提出压降经营性债务规模,湖南省强调防止“换马甲”式虚假退出。
4. 支持转型与创新发展
- 政策鼓励优质城投企业通过市场化业务转型,提升盈利能力,并允许资质良好的企业发行债券支持收益良好的项目。
- 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如湖南省率先实施“三个一律”债务源头管控制度。
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降低
- 多地债务风险等级下降,如陕西省宝鸡市隐性债务化解完成率超目标,债务风险等级由“红”转“橙”。
- 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项目,稳定房地产市场。
总结
地方融资平台最新政策的核心在于通过债务置换、平台转型、融资监管等措施,化解存量债务风险,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不仅为地方财政释放空间,也为平台企业指明了市场化转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