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主要围绕规范业务发展、保障中小企业权益、强化风险防控等方面展开,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
政策依据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旨在服务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防控金融风险。
-
核心目标 :通过规范业务操作,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利共赢,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融资环境。
二、关键规范措施
-
核心企业责任
- 要求核心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合理分担融资成本,禁止拖欠账款或延长付款期限(电子凭证最长不超过1年)。
-
商业银行管理
- 建立全口径债务监测机制,严防多头授信、过度授信及加剧账款拖欠风险;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仅限内部使用。
-
行业自律与监管
- 明确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功能定位,强化业务统计监测和行业自律,规范收费行为。
三、实施路径与保障
-
风险防控体系
- 建立多层次监测管理体系,围绕核心企业信用扩张、系统设立标准等风险点进行管控。
-
政策协同机制
- 通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文,形成政策合力,确保全国供应链金融规范统一。
四、地方政策补充
部分省市(如北京、上海)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例如北京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科创金融改革,上海推进供应链金融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