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法律法规,综合近年政策文件及监管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核心监管政策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明确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依法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减少资金占用和账款拖欠,优化融资环境。
-
《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
由央行等6部门联合发布,强调杜绝信息中介异化为信用中介,规范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推动供应链票据扩大应用。
-
提出核心企业需及时支付账款、金融机构需强化真实性审核等具体要求。
-
二、基础法律框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规定了金融机构的设立、运营及监督管理,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法律基础。
-
《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
银保监会发布,提出强化供应链金融规范、防控业务风险等指导原则。
三、其他相关规范
-
《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银保监会发布,规范动产质押融资业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关于规范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通知》
明确融资性担保机构需取得行政许可,规范担保行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电子凭证管理
新规强化了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如供应链票据、电子债权凭证)的真实性审核,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核查贸易背景,杜绝虚构交易或重复融资。
五、风险防控要求
-
金融机构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合规风险。
-
供应链金融涉及多方主体,需强化合同管理,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以上法律法规共同构建了供应链金融的监管框架,旨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