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1899-1901年)后,中国社会矛盾持续激化,紧接着爆发的重大起义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关键亮点:① 直接终结清朝统治,建立亚洲首个共和国;② 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与义和团的农民起义性质截然不同;③ 武昌起义为导火索,全国响应形成连锁反应。
-
背景与动因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丑条约》加剧民族危机,清廷"新政"改革迟缓。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通过组织同盟会(1905年)整合反清力量,海外华侨和知识分子成为主力支持群体。 -
起义进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率先起义,两个月内15省宣布独立。革命党人巧妙利用保路运动等民怨,清廷调动北洋新军镇压失利,最终南北议和,1912年2月溥仪退位。 -
历史意义
推翻两千余年帝制,颁布《临时约法》确立民主共和理念。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也暴露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为后续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埋下伏笔。
这场起义标志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开端,其"共和"理念深刻影响了20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需要注意的是,辛亥革命虽未彻底改变半殖民地社会性质,但为后续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