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通过课程整合、素养导向和学段衔接等举措,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 课程设置优化:整合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初中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实行九年一体化设计;艺术课程融入舞蹈、戏剧等多元内容,科学、劳动、信息科技课程提前至一年级开设并独立课时。
- 核心素养培养:各学科课程标准细化政治认同、法治观念、健全人格等素养要求,注重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责任意识培养,科学课程加强实验操作与探究学习。
- 教学方式革新:推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与合作探究;改革作业设计,推广分层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
- 评价体系完善:从单一学业考核转向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考增加实验操作考核,课堂教学评价重心转向学生有效参与与能力提升。
- 学段衔接强化:小学低年级注重游戏化、生活化学习设计,初中阶段探索分层走班教学,兼顾幼小衔接与初高中连贯性,确保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正通过系统性调整,推动教育从“知识立意”转向“素养立意”。学校需结合地方实际细化实施方案,教师应聚焦教学方式变革,真正实现“教—学—考”一致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