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的核心措施包括: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待遇保障、拓宽晋升通道、加强培训赋能、建立容错机制。 这些措施通过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量化考核标准,将群众满意度、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关键指标纳入考核,实行“季度督查+年度总评”,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评优评先直接挂钩,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 -
提高待遇与福利保障
落实村干部基本工资动态增长机制,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补贴,对偏远地区增设岗位津贴。探索“集体经济收益分红”模式,让村干部共享发展成果。 -
打通职业晋升路径
优先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或事业编制,推荐参选“两代表一委员”,设立“乡村振兴标兵”等荣誉称号,增强职业荣誉感与社会认同。 -
针对性培训与能力建设
开设“头雁工程”培训班,围绕产业规划、数字化治理等短板开展专题培训,组织跨村交流学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建立容错纠错清单
明确在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探索性工作中非主观失误的免责情形,为敢闯敢试的干部撑腰,消除“怕问责”心理。
总结:激励村干部需多措并举,既要“严管”也要“厚爱”,通过制度设计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才能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