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需从隐患治理、车辆监管、救援体系、宣传教育四方面系统施策,核心在于强化主体责任落实、科技赋能风险预警、构建全民共治格局。以下为具体措施:
-
隐患动态排查与治理
建立公安、交通、城建多部门联动的道路安全隐患分级排查机制,重点整治急弯陡坡、视距不良等高风险路段,农村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防护设施。推广智能监测设备实时识别路面异常(如积水、坑槽),通过AI算法预测事故高发点位并优先整改。 -
重点车辆全链条监管
严把运输企业准入关,强制客运车辆安装符合国标的行车记录仪和ADAS防碰撞系统;危险品运输车辆需配备动态监控终端,驾驶员从业资格实施“黑名单”动态管理。校车推行“一车一码”溯源制度,电动自行车落实登记上牌与安全技术标准检查。 -
应急救援多维度联动
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救援体系,打通110/122与120平台信息壁垒,实现事故定位、伤情预判、救援调度的秒级响应。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明确资金来源与使用规范,高速公路事故纳入省级应急管理预案。 -
宣教渗透多元场景
将交通安全纳入普法教育,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开展社区情景模拟培训;利用短视频平台曝光典型违法案例,推行“违法举报奖励”制度。运输企业每季度组织防御性驾驶培训,农村地区通过“大喇叭”播报季节性风险提示。
提示:事故预防需长期投入与技术迭代,建议定期评估措施实效,结合本地交通特征动态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