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2025年开设的专业涉及法律、技术与公共安全实践方向,重点专业突出犯罪学和公安技术。
2025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供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涵盖刑事侦查、公安管理学、治安学、网络安全与执法技术、法医学、公共安全管理、反恐怖主义、警务指挥与战术、涉外警务及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重点专业集中在犯罪学、公安技术、反恐怖主义研究方面,这些领域由国家级科研平台支持,培养专业执法人才,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
一、开设专业概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2025年构建了多维度专业体系,侧重实践导向。
法律相关专业
包括刑事侦查、公安管理学、治安学等,强调法理基础与实务技能。核心课程涵盖《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公安基础理论》,学制通常为4年本科或3年研究生。就业面向公安机关侦查、管理职位,平均初始薪资水平高。
穿插专业对比表:专业名称 学制 核心课程 就业方向 特色优势 刑事侦查 4年 犯罪现场勘查、法医鉴定、侦查学 公安机关刑警队 高度实战训练,案例模拟强化 公安管理学 4年 行政管理学、公安组织学、领导科学 公安部门指挥岗位 管理能力综合培养 治安学 4年 社区警务、治安防范、应急处置 基层派出所民警 社区联动模式实践 技术相关专业
以网络安全与执法技术、法医学为主,结合前沿科技。课程设置包括《网络安全攻防》《法医病理学》《数据取证技术》,学制为4-6年混合式培养;就业覆盖公安技侦部门及国家信息安全机构,需求增长率显著。
穿插专业对比表:专业名称 学制 核心课程 就业方向 特色优势 网络安全与执法技术 5年 网络犯罪分析、密码学、电子证据学 网络安全分局 国家级实验室实操资源 法医学 4年 法医生物学、毒物分析、损伤鉴定 刑事技术中心 法医专家合作项目 管理和支持专业
包括公共安全管理、警务指挥与战术、涉外警务等,强化应急管理与国际协作。课程融合《公共政策》《战术指挥》《国际警务合作》,学制4年;就业去向为公安指挥部或跨国警务机构,适应性广。
穿插专业对比表:专业名称 学制 核心课程 就业方向 特色优势 公共安全管理 4年 风险评估、危机管理、公共政策 应急管理部门 模拟灾难训练模块 涉外警务 4年 国际法、跨文化交流、反恐协作 驻外警务机构 双语教学和多国警务交流
二、重点专业详解
这些专业依托国家级资源,聚焦高精尖技能输出。
犯罪学
作为重点专业,与刑事司法体系深度整合。课程设计强调《犯罪心理学》《预防学》《犯罪统计》;学制为5年本硕连读,就业率高达95%以上,覆盖公安部研究部门。支撑平台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化数据驱动犯罪预防模型。
穿插重点专业对比表:重点专业 核心课程 就业前景 研究平台 应用领域 犯罪学 犯罪心理学、社会防治 公安部科研岗 国家犯罪研究中心 犯罪大数据分析 公安技术
定位为重点专业,强调技术赋能执法。课程包括《智能警务系统》《物证技术》《生物识别》;学制为6年博士项目,就业集中于技术监督机构。国家级资助确保设备更新。
穿插重点专业对比表:重点专业 核心课程 就业前景 研究平台 应用领域 公安技术 高科技执法、无人机监控 公安技侦总局 智能警务实验室 城市安防系统 反恐怖主义研究
融合战略与实战,为重点专业主干。课程涵盖《恐怖主义动态》《反恐战术》《风险评估》;学制以研究生为主,就业面向国家反恐中心。国际联合研究增强响应能力。
穿插重点专业对比表:重点专业 核心课程 就业前景 研究平台 应用领域 反恐怖主义研究 情报分析、危机处置 国家反恐指挥部 反恐战略研究所 跨境反恐协作
2025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通过系统性专业设置和重点专业布局,提升公安人才实战素养与创新力,强化公共安全治理效能,为国家安全事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