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招生计划为480人左右,共开设18个专业(含大类、项目),其中12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新增2个双学士学位项目。
作为以精英化培养为特色的研究型文科大学,该校通过小班研讨制、学业导师制等创新模式,强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顶尖人才培养。以下从专业布局、重点学科及培养特色展开分析:
一、2025年招生专业概览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
- 哲学、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
- 社会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按新闻传播学类招生)、广播电视学(按新闻传播学类招生)、历史学
表:国家级一流专业特色对比
| 专业类别 | 核心优势 | 招生计划(参考) |
|----------------|-----------------------------------|------------------|
| 法学 | 社科大优势学科,师资含学部委员 | 每专业10-40人 |
| 经济学 | 文理兼招,注重理论建模与政策分析 | 含理科招生计划 |
| 新闻传播学类 | 融合新媒体技术,实践导向 | 大类招生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注:后者新增“英语+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双学位项目新增专业与项目
- 2024年新增:考古学、金融学、社会工作、网络与新媒体
- 2025年双学位:外国语学院开设“英语+法学”“英语+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4年制,授予文学与法学双学士
二、重点专业培养特色
学科交叉与国际化
- 双学位项目:整合外语与社科资源,如“英语+法学”由优质师资联合授课,强化涉外法律人才储备。
- 小班研讨制:课程规模控制在20人以内,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提升学术能力 。
学业支持体系
- 导师制:1名导师指导1-3名学生,覆盖科研、升学与就业规划,导师均为高级职称研究者 。
- 弹性学分:允许3-6年完成学业,提供两次转专业机会,辅修门槛低至25学分 。
深造与就业优势
2024年深造率73%,推免至北大、清华等高校,境外留学涵盖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通过高起点办学和科教融合路径,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其国家级一流专业覆盖主干社科领域,双学位项目与弹性培养机制进一步凸显个性化教育优势,为文科拔尖人才成长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