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北电力大学的特色专业涵盖能源电力、控制工程、储能科学等前沿领域,其中控制工程(085406)全日制招生规模达85人/方向,非全日制为5人/方向,凸显其在电力智能化应用中的优势 。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电力工科院校,该校以能源动力类学科为根基,融合人工智能、碳中和等新兴技术,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体系。以下从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及就业前景展开分析: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类
国家级一流专业集群
- 热能与动力工程:聚焦火电、新能源发电技术,核心课程包括《电厂锅炉原理》《碳中和技术》,实践环节覆盖火电机组仿真、智慧电站设计,毕业生超95%进入华能、国家电投等央企 。
- 水能动力工程:定向培养水力发电、抽水蓄能领域人才,与三峡集团等合作开展订单培养,近20%毕业生保研至西安交大、华中科大 。
方向 核心课程 实践基地 就业率(2024) 热动方向 电厂智慧化、污染物控制 国能集团实训基地 96% 水动方向 抽水蓄能技术、水轮机调节 松花江水电站实习中心 94% 储能科学与工程
全国首批开设专业,模块化培养电化学储能、氢能技术人才,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储能建立校企合作,2025年新增**“储能系统集成”**实验室 。
二、电力智能化与自动化类
控制工程(085406)
- 2025年设4个研究方向,包括先进控制方法、电力设备智能监测,统考科目为自动控制原理(841),非全日制学费1万元/学年 。
- 对比近年招生趋势:
年份 全日制名额(总) 非全日制名额 2025 340 20 2024 320 20
电气工程(085801)
吉林省“双一流培育学科”,依托全球ESI前2‰的工程学优势,重点突破柔性输电、智能电网技术 。
三、新兴交叉学科
- 核工程与核技术
与中国广核集团联合培养,开设**“核电站安全分析”特色课程,2025年定向输送核反应堆运维**人才 。
- 人工智能+电力
新增**《人工智能算法及电站应用》**课程,推动传统电力学科数字化转型 。
东北电力大学凭借行业积淀与学科创新,其特色专业紧密对接国家能源战略,毕业生在电力系统内认可度稳居全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