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在全国的排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数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社会声誉等。以下是南昌大学在2024年全国的排名情况。
南昌大学在全国的排名
校友会版排名
根据校友会2024年中国大学排名,南昌大学在全国排名第47位。
校友会版排名显示南昌大学在全国高校中具有较高的位置,体现了其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软科版排名
根据软科2024年中国大学排名,南昌大学在全国排名第71位。软科版排名与校友会版排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不同评价体系的评估标准和数据来源不同所致。尽管如此,南昌大学在软科排名中仍表现不俗。
武书连版排名
根据武书连2024年中国大学排名,南昌大学在全国排名第49位。武书连排名与软科排名较为接近,显示出南昌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稳定位置。
USNews版排名
根据USNews2024年中国大学排名,南昌大学在全国排名第82位。USNews排名与上述排名差异较大,可能与其评估重点不同有关。尽管如此,南昌大学在国际排名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南昌大学的学科排名
法学
法学在全国排名第63位,位居江西高校第2名。法学学科的排名显示了南昌大学在该领域的较强实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全国排名第28位,位居江西高校第1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南昌大学的优势学科,其全国排名进一步体现了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在全国排名第34位。临床医学的排名表明南昌大学在医学领域的综合实力较强。
南昌大学的科研实力
科研平台
南昌大学拥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这些科研平台的建立和运行为南昌大学的科研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提升了其科研实力。
科研成就
南昌大学在发光材料、食品安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科研成就的多样性显示了南昌大学在多个学科领域的创新能力。
南昌大学的就业率
就业率
202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4.21%,其中升学率为37.64%。较高的就业率和升学率表明南昌大学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南昌大学在全国的排名显示其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尽管不同排名机构的评估标准和数据来源不同,但南昌大学在多个排名体系中均表现出色,特别是在校友会版和软科版排名中位列前列。其优势学科如材料科学与工程、法学和临床医学在全国排名中占据重要位置,科研平台和成就也显示了其在科研领域的强劲实力。高就业率和升学率进一步体现了南昌大学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方面的优势。
南昌大学在2024年校友会大学排名中的具体名次是多少?
根据2024年校友会大学排名,南昌大学在全国排名第47位。
此外,南昌大学在2025年校友会大学排名中的名次为第48位。
南昌大学有哪些优势专业?
南昌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拥有多个优势专业,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以下是一些南昌大学的优势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通信工程
- 医学影像学
- 汉语言文学
- 生物科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商管理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软件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
- 自动化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土木工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新闻学
- 水产养殖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麻醉学
- 预防医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环境工程
- 口腔医学
- 行政管理
学科评估(第四轮)
- A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 B-级:新闻传播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 C+级:应用经济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
- C级:生态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药学、工商管理、设计学
- C-级: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力学、水利工程、护理学
双一流建设学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南昌大学的就业前景如何?
南昌大学的就业前景整体较为广阔,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业率
- 总体就业率:南昌大学2024届本科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达到74.21%,显示出较高的就业率。
- 深造情况:37.64%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35.06%选择国内升学,2.58%选择境外留学。
就业去向
- 行业分布:毕业生主要流向企业,占比79.14%,其中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是主要雇主。
- 地区分布:30.31%的毕业生选择在江西省内就业,东部地区和其他省份也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分布。
就业支持
- 校企合作:南昌大学与中国商飞、江铜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 创新创业:学校设有国家级众创空间“昌大创盟”,孵化了300多家学生企业,提供创业基金和导师支持。
学科优势
- 顶尖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食品科学稳居全球前0.0293%(ESI),临床医学、化学、工程学等9大学科跻身国际高水平行列。
- 交叉创新平台:学校设有未来技术学院、稀土研究院等交叉创新平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