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已经开始,以下是关于考核对象、内容、程序、时间和地点的详细信息。
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范围
- 首次执业注册满3年的医师:2024年12月31日前首次执业注册已满3年或即将满3年,但未参加过医师定期考核的执业(助理)医师。
- 超过3年未考核的医师:距本人参加上一次医师定期考核已超过3年或即将达到3年的执业(助理)医师。
- 自愿参加的医师:自愿参加本周期考核的执业(助理)医师。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概述
- 工作成绩评定:包括医师执业过程中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政府指令性工作等情况。
- 职业道德评定:包括医师执业过程中坚持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团结协作、依法执业状况等。
- 业务水平测试:包括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应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
考核程序
考核程序概述
- 一般程序:包括工作成绩评定、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评。业务水平测评需参加专业知识考核。
- 简易程序:业务水平测评形式为个人述职,主要执业机构签署意见,报考核机构审核。
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分类
- 合格和不合格: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试的,即为不合格。
- 免考情况: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按规定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可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
考核时间和地点
考核时间安排
- 启动时间:2025年1月。
- 首轮考核完成时间:2025年4月。
- 全面完成时间:2025年9月。
考核地点
- 具体地点:由考核机构确定,通常为符合条件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医疗卫生行业、学术组织。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已经启动,考核对象包括首次执业注册满3年的医师、超过3年未考核的医师以及自愿参加的医师。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成绩评定、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试,考核程序分为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考核时间和地点由考核机构确定。医师需在2025年1月启动时完成信息填报和考核程序申请,确保考核顺利进行。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的考核内容有哪些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工作成绩评定:
- 医师在执业过程中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的情况。
- 一定阶段内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
- 政府指令性工作的完成情况。
-
职业道德评定:
- 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坚持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
- 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团结协作、依法执业状况等。
-
业务水平测试:
- 医师掌握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情况。
- 应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
- 业务水平测试可以采用个人述职、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的考核或考试、技术操作的考核或考试、对其本人书写的医学文书的检查、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等形式。
医师定期考核的通过率一般是多少
医师定期考核的通过率因地区、年份和专业等因素而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数据:
-
全国平均淘汰率:根据国家统计,定期考核淘汰率约为1.3‰,即通过率约为99.87%。
-
福建省通过率:福建省的通过率一般在70%-80%左右。
-
上海市通过率:上海市2023年度医师定期考核的总合格率为99.28%,其中西医类99.25%,中医类99.3%。
-
其他地区通过率:部分地区的通过率可能高达95%以上,甚至接近100%。
医师定期考核与职称晋升的关系
医师定期考核与职称晋升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考核结果对职称晋升的影响
- 直接影响:根据《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医师在考核周期内必须通过定期考核,且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其职称晋升。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将面临暂停执业活动3至6个月的处罚,并需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在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后,若再次考核仍不合格,则可能被注销执业医师证书。
- 间接影响:考核不合格的信息将长期留存于政府征信系统中,可能对医师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在求职、竞聘、晋升职级职称、评优评先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
考核内容与职称晋升的相关性
医师定期考核的内容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这些内容与职称晋升的标准高度相关。考核旨在全面评估医师的执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确保其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准确诊断、合理治疗,从而保障患者得到高质量、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考核周期与职称晋升的周期
医师定期考核的周期为每两年或三年一次,这与职称晋升的周期相对应。医师需要在每个考核周期内通过考核,以保持其执业资格和职称晋升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