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定期考核是确保医师执业水平、工作质量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机制。了解具体的考核时间安排、程序、内容和结果处理,有助于医师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考核时间安排
2022-2024年度考核时间安排
- 2024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定考办完成考核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系统账号发放,完成考核机构的更新审核,指定考核机构承担的地理范围。
- 2025年1月1日至1月15日:医疗卫生机构确认参加考核医师名单。
- 2025年1月16日至2月15日:医师完善个人信息,同期完成工作业绩、职业道德自评及选择考核程序。符合业务水平测评免考的医师完成免考申请提交。
- 2025年2月16日至3月10日:医疗卫生机构及考核机构完成对医师上报信息、业务水平测评免考申请的审核及复核。
- 2025年3月11日至3月31日:医师完成本周期业务水平测评,每位医师只有1次测评机会。
- 2025年4月1日至4月20日:考核机构完成考核结果反馈。
- 2025年9月至10月:对延考、考核不合格医师的再考核(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考核程序
一般程序与简易程序
- 一般程序:医师登录定考系统完善和确认个人信息,提交至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师进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上报考核机构。考核机构对评定意见进行复核,公布需要接受业务水平测评的医师名单,组织实施业务水平测评,并录入考核结果。
- 简易程序:适用于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且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或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且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医师。简易程序为医师本人书写述职报告,执业注册所在机构签署意见,报考核机构审核。
考核内容
业务水平测评
-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医师掌握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应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法律法规:熟悉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 专业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工作成绩评定
医师执业过程中,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一定阶段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政府指令性工作的情况。
职业道德评定
医师执业过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以及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团结协作、依法执业等情况。
考核结果
合格与不合格
- 合格标准:工作业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测评均合格者,认定为考核合格。
- 不合格处理: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3个月至6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由考核机构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允许其继续执业,但该医师在本考核周期内不得评优和晋升;对考核仍不合格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执业医师定期考核是确保医师执业水平、工作质量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机制。2022-2024年度的考核时间安排从2024年12月到2025年10月,考核程序包括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考核内容包括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评定和职业道德评定。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者将面临暂停执业、培训和再考核等处理。医师应认真对待定期考核,确保自己的执业资格和职业发展。
执业医师定期考核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执业医师定期考核的具体流程如下:
-
登录系统完善个人信息:
- 医师需要登录“医师定期考核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完善和确认个人信息,选择考核程序(简易或一般)。
- 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住院医师规培或职称晋升证明(如适用)。
-
机构审核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
- 所在医疗机构对医师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进行评定,并在系统中提交审核意见。
-
业务水平测评:
- 考核机构组织理论及实践考试,形式包括个人述职、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考核、技术操作测试、医学文书检查、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等。
- 符合条件的医师可申请免考,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
考核结果通知:
- 考核机构在考核结束后30日内,将考核结果录入系统并通知医师及其所在机构。
- 合格者可获得电子化考核结果通知书,不合格者需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
补考申请:
- 首次未通过者可申请补考,逾期未参加视为不合格。
-
考核结果复核:
- 医师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收到结果之日起30日内向考核机构提出复核申请。
-
考核结果备案:
- 卫生行政部门将考核结果记入《医师执业证书》的“执业记录”栏,并录入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库。
执业医师定期考核的内容有哪些?
执业医师定期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业务水平测评:
- 公共知识测试:包括法律法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等。
- 专业知识测试:根据医师的执业类别,考核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 技术操作考核:可能包括实际操作或模拟操作,评估医师的临床技能。
- 医学文书检查:对其本人书写的医学文书进行检查。
- 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通过患者和同行的评价来评估医师的执业表现。
-
工作业绩评定:
- 评估医师在执业过程中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的情况。
- 评估医师在一定阶段内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政府指令性工作的情况。
-
职业道德评定:
- 评估医师在执业中坚持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的情况。
- 评估医师的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团结协作、依法执业状况等。
执业医师定期考核的合格标准是什么?
执业医师定期考核的合格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业务水平测评:
- 测评内容:根据医师填报的执业类别由系统随机组卷,共100道单选题(公共知识40题,专业知识60题),共计100分,测评时间60分钟。
- 合格分数线:测评合格分数线为60分,测评分数达合格分数线且无作弊、替考等违规违纪行为的,经州市定考办确认后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
-
工作成绩评定:
- 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评定,考核机构复核。工作成绩包括医师执业过程中,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一定阶段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政府指令性工作的情况。
-
职业道德评定:
- 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评定,考核机构复核。职业道德包括医师执业中坚持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以及医德医风、医患关系、团结协作、依法执业状况等。
如果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中任何一项不能通过评定或测评的,即为不合格。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按规定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可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考核时仅考核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