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如下:
1. 课程定位与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以历史为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内在规律,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门课程被纳入全国高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主题,主要包括:
- 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从**战争开始,讲授中国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 中国***领导下的革命与建设: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 历史规律与经验总结: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探讨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3.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 认识基本国情和国史: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理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
- 增强“四个自信”: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历史必然性,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 培养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
4. 教学形式
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包括:
- 专题教学:教师通过专题形式讲授重点内容。
- 课堂讨论与发言: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思辨能力。
- 文献片观看与实地考察:通过观看历史文献片或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 网络讨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拓展学习与交流。
参考来源
以上内容参考了多所高校的教学大纲,包括北京大学、新乡学院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仅能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还能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