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时间安排已经公布,涉及传统高考和新高考模式的省份在考试时间上有所不同。以下是关于2024年高考时间安排及其相关变化的详细信息。
2024年高考时间安排
全国统考时间安排
- 考试时间:2024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
- 6月7日上午9:00至11:30语文
- 6月7日下午15:00至17:00数学
- 6月8日上午9:00至11:30文综/理综
- 6月8日下午15:00至17:00外语
新高考时间安排
- 3+1+2模式:3+1+2模式的新高考省份通常在6月7日至9日举行,具体科目时间安排如下:
- 6月7日上午9:00至11:30语文
- 6月7日下午15:00至17:00数学
- 6月8日上午9:00至10:15物理/历史
- 6月8日下午15:00至17:00外语
- 6月9日上午8:30至9:45化学
- 6月9日下午14:30至15:45思想政治
- 6月9日下午17:00至18:15生物
- 3+3模式:3+3模式的新高考省份通常在6月7日至10日举行,具体科目时间安排如下:
- 6月7日上午9:00至11:30语文
- 6月7日下午15:00至17:00数学
- 6月8日上午9:00至11:30外语
- 6月9日上午8:30至9:30物理
- 6月9日上午11:00至12:00政治
- 6月9日下午15:00至16:00化学
- 6月10日上午8:30至9:30历史
- 6月10日上午11:00至12:00生物
- 6月10日下午15:00至16:00地理
2024年高考科目和时间安排
统一考试科目
- 语文:6月7日上午9:00至11:30
- 数学:6月7日下午15:00至17:00
- 文综/理综:6月8日上午9:00至11:30
- 外语:6月8日下午15:00至17:00,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选择性考试科目
- 物理/历史:6月8日上午9:00至10:15
- 化学:6月9日上午8:30至9:45
- 思想政治:6月9日下午14:30至15:45
- 生物:6月9日下午17:00至18:15
- 地理:6月10日上午11:00至12:00
2024年高考新变化
考试时间和科目调整
- 时间调整:2024年高考时间由2天调整为3天,部分地区为4天,以适应新高考模式的需求
- 科目调整: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考试科目由语文、数学、外语和选择性科目组成,选择性科目由各省自主命题
志愿填报和录取变化
- 志愿填报:新高考采用“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志愿,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
- 录取规则:新高考的录取工作分批次进行,共设本科提前批、特殊类型批、本科普通批、高职高专提前批和高职高专普通批等5个批次
2024年高考时间安排因省份和高考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全国统考时间为6月7日至8日,新高考模式的时间为6月7日至9日或10日。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实行“3+1+2”模式,考试科目和时间安排都有所调整。考生和家长应密切关注当地教育考试机构发布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合理安排备考和考试行程。
新高考模式有哪些考试科目
新高考模式有两种主要类型:“3+3”模式和“3+1+2”模式。
“3+3”模式
-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每门满分150分。
- 选考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考生需从这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20种选科组合方式。
“3+1+2”模式
-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每门满分150分。
- 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考生需从这两门科目中选择1门。
- 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考生需从这4门科目中选择2门。
新高考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有哪些要求
新高考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以下是具体的要求:
思想品德
- 考察内容: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
- 重点记录:日常操行、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
学业水平
- 考察内容: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重点记录: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校本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
身心健康
- 考察内容: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
- 重点记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完成情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艺术素养
- 考察内容: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
- 重点记录: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的表现和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
社会实践
- 考察内容: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重点记录:参加各类主题实践、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次数、天数,以及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劳动素养
- 考察内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
- 重点记录: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情况,学时(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分完成情况,以及劳动过程和结果的体现。
新高考模式下的志愿填报策略和技巧
新高考模式下的志愿填报策略和技巧如下:
新高考志愿填报的核心规则
-
院校专业组模式:
- 每个专业组包含若干专业,考生需满足专业组的选科要求方可填报。
- 例如,四川省和河南省均采用此模式,考生需根据选科组合选择对应的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内可填报多个专业志愿。
-
平行志愿与顺序志愿结合:
- 部分省份如陕西省和河南省,本科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提前批次可能采用顺序志愿。
- 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顺序志愿则强调“志愿优先”。
-
志愿数量大幅增加:
- 新高考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显著增加。例如,陕西省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组内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最多可填报270个专业。
精准选专业的策略
-
结合兴趣与职业规划:
- 考生应根据自身兴趣、性格特点和职业倾向选择专业。
- 例如,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选择工科类专业,如机械工程或自动化;喜欢研究的学生可以选择理科类专业,如数学或物理学。
-
关注国家政策与行业趋势:
- 选择与国家重点支持行业相关的专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这些领域未来就业前景广阔。
- 例如,人工智能专业虽然热门,但竞争激烈,考生需结合自身实力和兴趣谨慎选择。
-
参考学科评估与高校特色:
- 选择高校的优势专业,例如A+学科代表该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
- 例如,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巧妙报志愿的策略
-
“冲稳保”梯度策略:
- 冲一冲:选择略高于自己分数段的院校专业组,尝试冲刺理想院校。
- 稳一稳:选择与自己分数匹配的院校专业组,确保录取几率。
- 保一保:选择低于自己分数段的院校专业组,作为保底选择,避免滑档。
-
位次法与数据参考:
- 考生需根据高考成绩和全省位次,参考往年录取数据,合理定位目标院校。
- 例如,四川省考生可通过适应性演练成绩转换等值分数,对比历年录取分数线。
-
服从调剂的权衡:
- 服从调剂可增加录取机会,但考生需考虑是否能接受专业组内的所有专业。
- 如果不服从调剂,可能面临退档风险。
注意事项与工具推荐
-
提前了解选科要求:
- 新高考采用“3+1+2”模式,考生需根据自身选科组合选择符合要求的专业组。
- 例如,理工类专业通常要求物理为首选科目,而人文社科类专业可能要求历史。
-
利用志愿填报辅助工具:
- 使用官方或第三方志愿填报软件,如“四川省新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或“掌上高考”,帮助筛选院校专业组和专业志愿。
- 这些工具提供模拟填报、录取概率预测等功能,帮助考生科学规划志愿。
-
关注政策动态与招生信息:
- 新高考政策每年可能微调,考生需及时关注本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政策。
- 家长和考生应组建信息共享圈,参加高校招生咨询会,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