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数据泄露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互联网网站、游戏以及政府系统 :
- 这些平台通常会收集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因此成为了数据泄露的主要来源。
- 内部人员泄密 :
- 内部人员由于接触到重要敏感数据,成为了主要的泄露数据群体。据统计,85%的数据泄露事件和内部人员有关。
- 黑客窃取 :
- 黑客利用社交软件、电子邮箱、机构系统等漏洞,通过社工库或者弱口令等手段,获取非法权限导致的数据泄露。
- 违规收集信息 :
- 利用仿冒网站、病毒木马、小程序、App等违规收集用户信息,非法获取服务器数据。
- 设备漏洞 :
- 不法分子利用设备后门缺陷窃取数据。
- 人为因素 :
- 掌握了信息的公司、机构员工主动倒卖信息。
- 手机泄露的信息 :
- 手机中了木马、使用了黑客的钓鱼WiFi、手机云服务账号被盗、拥有隐私权限的APP厂商服务器被黑客拖库、通过伪基站短信等途径访问钓鱼网站等。
- 公共WiFi :
- 公共场所的WiFi安全防护功能薄弱,黑客可轻易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
- 旧手机 :
- 旧手机在转卖时,即便恢复到“出厂默认设置”,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恢复短信、通讯录、软件甚至浏览记录等敏感信息。
- 社交媒体 :
- 个人或企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可能包含敏感信息,若未进行适当的隐私设置,可能导致数据泄露。
- 社交账户 :
- 在社交账户中填写真实信息,可能在互动中不经意透露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敏感信息。
- QQ邮箱 :
- QQ邮箱直接显示QQ号码,不法分子可从QQ资料、空间等渠道获得个人信息。
- 行业监管不力 :
- 部分工作人员因谋私利导致信息泄露。
- 物理设备丢失或盗窃 :
- 未加密的存储设备、未锁定的计算机等导致数据泄露。
- 不安全的第三方供应商 :
- 企业与第三方供应商共享数据时,若第三方供应商未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可能导致数据泄露。
- 软件漏洞 :
- 黑客可能利用软件漏洞获取系统的访问权限。
- 社交工程 :
- 攻击者利用社交工程手段获取敏感信息,如诱骗员工提供密码或其他敏感信息。
综上所述,个人数据泄露的途径多种多样,用户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谨慎处理个人信息,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站或应用中输入敏感信息,并定期更新和加密自己的设备,以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