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个科目,以下是对这两个科目的考试难度分析:
《初级会计实务》
- 内容理解有难度:该科目主要考查会计核算知识,有三分之二的分数需要核算。它涉及较多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具体业务的账务处理,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会计分录时,考生需要理解不同业务的性质和影响,准确判断应借记和贷记的科目,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具有一定难度。
- 题目灵活多变:《初级会计实务》出题灵活性较大,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每个批次的考试题目不一致,重复率极低,属于全方位命题,范围广、知识点细,但重点内容会非常突出。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可能从单选、多选、不定项或判断等不同角度来考查,也可能是文字表述考查和计算理解的不同。比如 “固定资产折旧” 这个知识点,既可能考查折旧金额的计算,也可能考查账务处理和折旧范围等。
- 命题综合性强:题目可能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联合考查,特别是不定项选择题,经常将多个知识点混合考查。例如,存货、收入、应付职工薪酬、财务报表等知识点可能会出现在同一道不定项选择题中。
《经济法基础》
- 记忆任务重:《经济法基础》主要考察考生对会计核算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掌握情况。科目中包括了大量的背记型知识点,如各种法律法规条文,考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记忆。而且知识点覆盖范围广,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考点,易错易混点多,任务量大。
- 理解运用要求高:虽然多数内容是识记型的,但近年来命题呈现案例化趋势,考查内容更贴近日常工作简单应用,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例如,在考查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的计算时,会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要求考生准确判断适用的税率、计税依据等。
- 知识点关联性强:《经济法基础》科目中经济法和税法两个模块相互独立,各章节之间也没有互为基础的关系,复习备考的灵活性较高。不过,考题中常常会结合不同章节来出题,在不定项选择题的考查中,经常会结合两章以上的内容一起考查,需要考生把平面的知识点搭建起知识框架,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