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流(220V)触电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电流强度、接触时间、电流路径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具体危害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脏及循环系统损伤
- 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电流可能干扰心脏正常电活动,引发室颤或心脏骤停,严重时可致死;
- 血压异常:强电流刺激可能导致血压急剧波动,加重心脏负担。
二、皮肤及深层组织损伤
- 电烧伤:电流产生的热能可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焦化、水疱,甚至深层肌肉碳化;
- 局部坏死:长时间触电可能引起组织凝固性坏死,需手术清创。
三、神经系统影响
- 短暂麻木或刺痛:低强度触电常见于接触部位,通常可自行恢复;
- 神经损伤/瘫痪:电流通过脊髓或脑部可能引发长期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麻木、运动障碍。
四、肌肉系统反应
- 肌肉颤动或强直性收缩:电流刺激引发不自主抽搐,可能导致跌倒等二次伤害;
- 横纹肌溶解:严重电击可导致肌肉细胞破裂,释放肌红蛋白引发肾衰竭。
五、呼吸系统并发症
- 呼吸肌麻痹:电流通过胸部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导致窒息;
- 肺水肿:电击后可能出现急性肺水肿,需机械通气支持。
六、特殊人群高风险
- 儿童/老人:因皮肤薄或基础疾病,同等电流下更易出现严重损伤甚至昏迷;
- 湿手触电:潮湿环境接触电器时,电流传导效率提高,危害倍增。
急救提示:触电后需立即切断电源,若出现意识丧失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送医。日常应定期检查电器绝缘性能,避免湿手操作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