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水日”介绍
一、时间与主题
- 世界水日:2025年3月22日是第33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本届主题为“Glacier Preservation”(冰川保护),旨在呼吁全球关注冰川消融对水资源、生态系统及气候的影响。
- 中国水周:同期(3月22日至28日)为第38届“中国水周”,我国主题定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强调水利建设与国家安全的关联。
二、世界水日的由来
世界水日由联合国于1993年设立,起因是全球水资源危机加剧。1977年联合国水事会议发出“水危机”警告后,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及公众节水意识。
三、中国水周的调整
我国自1988年《水法》颁布后,最初将“中国水周”设在7月1日至7日。1994年起,为与国际主题协同,调整为与“世界水日”衔接的3月22日至28日。
四、2025年活动形式
- 宣传教育:
- 开放节水教育基地,普及冰川保护与水资源管理知识;
- 发布主题海报及科普内容,强化节水护水理念。
- 公众参与:
- 社区志愿服务,推广节水措施(如使用节水器具、一水多用);
- 结合普法宣传,普及《水法》及水资源保护法规。
五、冰川保护与节水意义
冰川储存了全球75%的淡水资源,但受气候变暖影响,中国冰川面积已缩减约18%(1950年至今)。冰川消融将导致水源减少、水质恶化等问题,直接威胁饮水安全。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减少塑料污染等行动,均对保护冰川及水资源至关重要。
六、日常节水倡议
- 按需取水,关闭未使用的水龙头;
- 循环利用生活用水(如淘米水浇花);
- 选择节水型家电,减少洗涤剂过量使用。
通过上述多维行动,2025年“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旨在凝聚全球与本土力量,共同应对水资源挑战,保障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