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安徽历史卷试题特点及解析
一、试卷结构与考查方向
2024年安徽历史卷共设16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及材料解析题,题型延续传统但注重创新,强调对核心素养(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考查。试题紧扣新课标要求,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和时代主题,突出历史学科育人功能。
二、核心考查内容
-
深化“五史”教育
试卷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第7题)、1956年上海恢复结婚证(第8题)等,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领导的历史必然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魏晋南北朝互市贸易(第2题)、秦汉至新中国的西南地区治理(第17题)等案例,展现民族交往交流的和平性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增强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 -
弘扬传统文化与增强文化自信
选择题以汉字“亚”的演变(第1题)为例,从甲骨文到楷书的书写形式变化,体现中华文明传承的连续性。青铜器功能从礼器向实用器的转变(第1题),则反映社会变迁与工艺技术进步。
三、典型例题与解析
-
青铜器功能变化(选择题)
- 题目:西周前期青铜器纹饰原始庄重,春秋战国时期转向轻便实用,追求精巧。这一变化说明(C.青铜器的礼乐功能弱化)。
- 解析:西周青铜器作为礼器象征权力,春秋战国社会变革推动其转向实用,礼制约束减弱,体现社会结构转型。
-
互市贸易与民族交往(选择题)
- 题目:《晋书》《梁书》记载的互市现象表明(C.互市交易促进民族交往)。
-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通过边境贸易(如“夷市”)加强经济文化联系,推动民族融合。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选择题)
- 题目:1958年总路线核心内容为(C.高速度地发展生产力)。
- 解析:总路线强调“多快好省”,反映当时急于求成的经济建设方针,与“大跃进”背景直接相关。
四、命题趋势总结
- 突出时代主题:试题融入党史、新中国史等“五史”内容,强化家国情怀。
- 注重能力分层:材料题多采用多元史料(如文献、实物、图表),要求考生辨析历史叙述的视角与逻辑。
- 强调现实关联:如西南交通建设的历史脉络(第17题),连接古代治理智慧与现代国家战略,体现历史学科的当代价值。
如需获取完整试题及答案,可参考安徽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官方解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