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近期对煤矿开采实施严格管控,主要基于以下多维度原因:
一、安全生产政策升级
-
深井开采禁令
自2024年11月起,山西停止审批新建开采深度超1000米、改扩建深度超1200米的煤矿项目。此举源于深井开采伴随的地压、瓦斯等安全风险显著增加,需避免重大安全事故。 -
违规开采整治
2025年4月通报的违法案例显示,多家企业因超层越界开采、非法占地等问题被查封或处罚。例如,吕梁市离石区2家矿山企业因长期越界开采被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相关责任人被追责。此类行为被列为重大安全隐患,需通过停产整顿杜绝风险。
二、市场与资源因素
-
行业亏损倒逼停业
煤炭市场需求萎缩与价格低迷导致部分企业陷入亏损。例如,山西介休大佛寺小尾沟煤业因“产销倒挂”于2025年4月宣布全员裁员并停业。 -
资源枯竭与成本压力
浅层煤炭资源逐渐枯竭,深井开采成本高企。省内复杂地质条件进一步推升开采成本,促使政策转向限制过度开发。
三、司法与行政监管强化
-
司法查封与合同纠纷
2025年3月,山西4家矿业公司因采矿权被法院查封而暂停运营。例如,山西桦凯珑煤业因合同纠纷被灵石县法院连续查封,直接影响正常生产。 -
审批政策收紧
2020年起山西已停止审批年产500万吨以下的井工改露天开采项目,并明确除“减量置换”外不再新增煤矿项目,以优化行业结构。
四、环保与历史遗留问题
-
环境污染治理
煤炭开采导致的生态破坏(如土地污染、空气质量下降)促使政府限制开采规模,转向进口替代以减少环境负担。 -
行业腐败与治理困境
长期存在的煤矿腐败、黑势力渗透等问题(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乱象)倒逼政府通过严格管控重塑行业秩序。
山西煤矿开采受限是安全生产、市场调整、司法监管、环保治理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反映出行业从粗放扩张向规范集约的转型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