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如下:
一、改革背景与目标
-
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文件,结合山西省教育发展需求,2022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5年正式实施。
-
目标
-
建立以国家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为基础、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的多元录取机制;
-
淡化学科成绩的绝对评价,突出学生综合素质;
-
促进教育公平与科学选才。
-
二、考试模式与科目设置
-
考试模式
实行“3+1+2”模式:
-
3门统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外语含笔试和听力);
-
1门选考科目 :物理或历史(原始分计入总成绩);
-
2门再选科目 :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选2门(等级转换分计入总成绩)。
-
-
科目特点
-
全国统考科目使用全国卷,选考科目由山西省自主命题;
-
考试时间延长至3天,具体安排为:
-
6月7日:语文、数学;
-
6月8日:物理/历史、外语;
-
6月9日:化学、生物、思想政治。
-
-
三、成绩计算与录取方式
-
成绩组成
-
全科总分为750分,其中:
-
全国统考科目(语数外):150×3=450分(原始分);
-
选考科目:物理/历史100分(原始分)+再选科目2门×100分(等级转换分)。
-
-
-
录取方式
-
2025年起分本、专科两个批次录取,按物理/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划线、投档;
-
采用“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录取方式。
-
四、其他关键调整
-
综合素质评价
除学科成绩外,纳入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等表现,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依据。
-
课程与教学改革
-
调整高中课程体系,增加综合性学科;
-
推广灵活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
五、实施时间表
-
2022年 :启动改革,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
2025年 :改革全面实施,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完整体系。
以上方案通过科目组合优化、成绩评价多元化等措施,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高校科学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