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城中村改造政策呈现以下核心特点:
一、政策范围扩大
-
城市覆盖范围
从2024年的35个超大城市扩展至全国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覆盖中小城市及县城。
-
新增改造规模
计划新增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推进。
二、补偿标准优化
-
差异化标准
补偿标准因地制宜,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不再统一。例如:
-
广州东风村按“280平方米/户”核定回迁面积,2009年前建村屋可享受该标准;
-
厦门前埔片区补偿标准提升至4.4万元/平方米,高于周边二手房。
-
-
建筑结构差异
住宅房屋按砖木、砖混、框架等结构分类补偿,重置价标准在1000-4400元/平方米之间。
三、政策支持与保障
-
资金支持
财政部下达1593亿元专项补助,支持云南等省份项目,同时鼓励地方发行专项债券、银行信贷等。
-
简化流程与降低成本
推行“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取消不合理的审批环节,降低房企资质门槛,增加税费优惠和融资渠道。
-
保障性安置
推广房票安置,建立“房源超市”平台,村民可线上选房并享受优惠价格。
四、实施原则与方向
-
确保居住质量
改造后需完成消防、公共卫生等安全隐患排查,优先改造房龄24年以上的危旧房和违建房。
-
多方互惠机制
引导村民参与附属工程建设,变被动拆迁为主动建设,同时提供职业培训、创业支持等配套服务。
五、其他亮点
-
试点探索 :如常州市在3个村开展自主更新试点,形成“启动-实施-储备”滚动推进模式;
-
监管强化 :对房企资质、施工安全进行严格审查,规范高息借贷行为。
以上政策体现了中央对城市更新和民生改善的重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实施细则,确保居民搬迁后生活质量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