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分为三个级别:初级、中级和高级。以下是每个级别的具体划分及相关信息:
1. 经济师的级别划分
- 初级经济师:仅设助理级,职称名称为“助理经济师”。
- 中级经济师:职称名称为“经济师”。
- 高级经济师:分为副高级和正高级两个层次,职称名称分别为“高级经济师”和“正高级经济师”。
2. 考试与评审方式
- 初级和中级经济师:
- 采用“以考代评”的方式,考生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包括《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成绩合格后即可获得相应职称资格。
- 副高级经济师:
- 采用“考评结合”的方式,考生需先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后再参加评审,评审由各地自行组织。
- 正高级经济师:
- 一般采用评审方式,需满足一定的学历、工作年限和业绩要求。
3. 经济师级别的用途
- 职业晋升:经济师证书是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招聘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 薪资增长:持有经济师证书的人员通常享有更高的薪资待遇,尤其是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
- 享受干部待遇:中级经济师可享受科级干部待遇,高级经济师可享受副处级干部待遇。
- 落户积分:在一些大城市,中级经济师证书可增加落户积分,帮助个人更快实现落户目标。
- 职业发展:经济师证书有助于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提升个人在招聘或内部晋升中的竞争力。
4. 经济师考试科目
- 初级和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
- 《经济基础知识》(公共科目)
- 《专业知识和实务》(专业科目,包括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10个专业类别)。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经济师级别从初级到高级逐步提升,考试和评审方式也有所不同,且证书的用途广泛,对职业发展和个人收益都有显著帮助。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考试条件或报名流程,可参考相关官方网站或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