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始于 1993 年。1993 年,原卫生部印发《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正式启动。在此之前,相关工作也有一定探索:
- 1962 年,卫生部召开的部分高等医药院校师资培养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住院医师培养问题,并拟定了住院医师培养考核试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实施。
- 1978 年,教育部和卫生部重新修订和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1979 年,卫生部草拟了《高等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培养考核试行办法》,住院医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开始正式展开。
- 1987 年,卫生部科教司开始在部分部属高等学校和一些省、市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
自 1993 年之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 1995 年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1998 年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管理办法(试行)》;1999 年颁发了《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 ,我国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工作逐渐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
- 2004 年,在财政部支持下,开展《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研究》课题研究,制订了临床 18 个普通专科(二级学科)、内科和外科下的 16 个亚专科(三级学科)培训标准、基地认定标准等,前者后来融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2006 年,相关部门启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
- 2013 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等 7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2014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全国正式实施,“5 + 3” 成为主要培训模式,即完成 5 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 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 2020 年,我国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一起形成完整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经历了从提出、试点到逐步完善并在全国推行的过程,1993 年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起始年份,后续不断发展,对我国医学人才培养和医疗事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