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科目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具体科目设置因岗位类别和地区有所差异,主要科目如下:
一、笔试科目
1. 公共科目
-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职测)
包含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等模块,题型与公务员行测类似,但题量和难度较低。 - 公共基础知识(公基)
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时事等内容,题型以客观题为主,需记忆大量知识点。 - 综合应用能力(综应)
以主观题为主,分岗位类别考察实际工作能力,如案例分析、公文写作、材料分析等。 - 申论/材料作文
部分岗位要求撰写公文或分析材料,字数通常在800-1500字之间。
2. 专业科目
根据岗位需求设置:
- 教育类:教育学、心理学、学科专业知识(如数学、语文等),面试可能需试讲。
- 医疗类: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学、药理学等,部分涉及实操考核。
- 综合管理类:可能考公文写作、案例分析等。
3. 联考分类
全国或省级联考通常分为以下类别,对应不同科目组合:
- A类(综合管理):职测+综应(侧重管理实务,如应急处理、会务安排)。
- B类(社会科学专技):职测+综应(含概念分析、论证评价等)。
- C类(自然科学专技):职测+综应(侧重科技实务、实验设计)。
- D类(中小学教师)、E类(医疗卫生):职测+专业科目。
二、面试科目
- 结构化面试:最常见,围绕岗位职责设计题目(如应急处理、沟通协调)。
- 无领导小组讨论:考察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常见于竞争激烈岗位。
- 专业测试:如教师试讲、医疗实操、技能展示等。
三、特殊说明
- 地区差异:部分省份合并公基与职测为一卷(如江苏称《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
- 公告为准:具体科目组合需以招聘公告为准,如部分岗位仅考公基+职测或公基+专业科目。
建议考生根据报考岗位类别和地区要求,针对性选择教材(如《中公事业单位考试资料》),并重点练习历年真题。